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掐訣的意思、掐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掐訣的解釋

[make finger gestures during incantation] 用拇指掐着其他手指

掐訣念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掐訣,又稱“握訣”“撚訣”“手訣”,是道教及佛教儀式中的一種手勢動作,常見于施法、念咒或祭祀活動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掐訣指通過手指在特定穴位或關節處掐按,或結成固定姿勢,配合咒語施展法術。其核心在于用拇指掐壓其他手指的不同位置(如四指根部、關節等),形成象征性符號。

二、作用與功能

  1. 通靈召神:通過手勢感召鬼神,與神靈溝通,常見于祈禳、祭祀場合。
  2. 驅邪護身:用于“摧伏邪精”,如治病、收邪等法事。
  3. 内聚精氣:修煉時通過手勢調整體内氣機,達到凝神靜氣的效果。

三、文化象征與操作

  1. 宇宙圖景的濃縮:手指關節象征八卦、北鬥、十二辰、二十八宿等,形成微觀宇宙模型。例如:
    • 四指根部為“子文”,三指根部為“丑文”,對應十二時辰。
    • 中指中紋代表“九宮中文”,其他關節對應後天八卦方位。
  2. 複雜組合(訣目):單一手勢稱“訣文”,多手勢組合稱“訣目”,如“飛撚北鬥”需快速掐按七個點位。

四、應用場景

五、曆史淵源

掐訣源自古代“氣禁之術”,道教吸收後發展為系統化的手勢體系,并與步罡(踏星鬥步法)并列為行法基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手勢操作或文化内涵,可參考道教典籍或權威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掐訣的意思

掐訣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或指代秘訣、技巧或竅門。它是指通過合理的手段或方法來解決問題、應對困難或實現某一目标的技巧性操作或訣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掐訣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竹(⺮),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掐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朱權的《離騷集注疏》中,原文為:“苕以除塵,掐以抗暄。”後來在文化、武術等領域中被廣泛使用,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意義。在繁體字中,掐訣的寫法是「掐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很多變化,掐訣也不例外。在古時候的寫法中,掐訣的形狀和現代相比略有不同,但其意義和用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知道一種掐訣,可以在短時間内做出精美的手工藝品。

2. 這位大廚的菜肴總是美味非凡,他一定掌握了獨特的烹饪掐訣。

3. 這本書收錄了很多與風水有關的掐訣和秘密。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掐秧、掐滅、掐頭去尾、掐算、掐指一算。

近義詞:竅門、技巧、訣竅、要訣。

反義詞:順序、規律、方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