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普遍覆蓋,包容。《藝文類聚》卷六八引 晉 孫楚 《相風賦》:“兼乾坤之普覆,齊三光之朗明。” 魯迅 《準風月談·夜頌》:“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
(2).謂普施恩惠。《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天子普覆,德布於朝。”
(3).指天。 南朝 梁簡文帝 《菩提樹頌》序:“四布垂陰,五面益物,名高滿月,德踰普覆。”
“普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普遍覆蓋、包容
普施恩惠
代指“天”
“普覆”從具體覆蓋引申為抽象恩澤,最終成為“天”的象征,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層次。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如佛教文獻中可能側重“天”的宗教意涵,而《漢書》則偏向政治恩惠的表達。
普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日和廣。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是一本漢字字典,普覆一詞在該字典中的解釋是“遍布,布滿”。可以理解為覆蓋一切、廣泛散布的意思。
普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普蓋」,在台灣、香港等地區常用的繁體字中使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普覆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西漢時期,這個字采用同一個構造,但是右邊有一點放上去,好像錘子下面的蓋子。
以下是普覆的一些例句:
1. 他的愛好普覆于各個方面。
2. 這個活動的影響力迅速普覆到全國。
普覆的一些相關的組詞有:普及、覆蓋、普遍。
與普覆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彌漫、遍布、充斥。
與普覆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局限、狹窄、局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