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驅逐。《左傳·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迫逐乃祖 吾離 于 瓜州 ,乃祖 吾離 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三國志·吳志·孫策傳》:“時 吳景 尚在 丹楊 , 策 從兄 賁 又為 丹楊 都尉, 繇 至,皆迫逐之。” 宋 蘇轼 《答程全父推官書》之一:“初至,僦官屋數椽,近復遭迫逐,不免買地結茅,僅免露處。”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一:“ 中國 之民,至鬻其身以為奴隸,驅使若牛羊,繫役類重囚,然尚為 美國 、 南洋 所迫逐而不遑得食。”
(2).指追逐,追趕。《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三年》:“敵人迫逐,未有寧息之期。”
“迫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驅逐之義
追趕之義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學化表達,可參考《左傳》《三國志》等典籍,或查字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探究。
迫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豕。辶表示邊走的步伐,豕表示豬,合起來表示追逐或驅逐。
迫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迫(辶辶辶,總計4畫)
逐(辶辶⻆,總計8畫)
迫逐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而在繁體字中,迫逐的寫法仍然保留。它的繁體形式為「迫逐」。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在古代,迫逐的寫法為「迫逮」。
以下是迫逐的例句:
1. 在比賽中,他迅速迫逐前面的對手。
2. 驅除他們是我們的迫逐目标。
3. 這個國家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迫逐。
迫逐的相關詞彙包括:
組詞:追逐、驅逐、逐漸、追逼
近義詞:追逐、趕追、追趕、追擊
反義詞:逃離、逃避、回避、躲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