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河入江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夜夢故人》詩:“浦口望斜月,洲外聞長風。” 北周 庾信 《畫屏風》詩之十二:“平沙臨浦口,高柳對樓前。” 唐 王昌齡 《采蓮曲》之一:“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浦口”一詞的含義可以從字面、文學意象和現代應用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1. 字面含義 “浦口”指河流彙入江、海等更大水域的入口處,即小河與江河或海洋的交彙點。該詞由“浦”(水邊或河流入海口)和“口”(出入口)組成,常見于古代地理描述。例如:
2. 文學與比喻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浦口”常被賦予象征意義,比喻重要關口或人生轉折點。例如北周庾信《畫屏風》詩中的“平沙臨浦口,高柳對樓前”,既描繪自然景象,也暗含對境遇變遷的感慨。部分資料提到其典故源自《左傳》的“江浦之口”,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3. 現代地理名稱 “浦口”現為南京市轄區名,位于長江北岸。2002年原江浦縣與原浦口區合并為新的浦口區,成為南京重要的生态和文旅區域。這一名稱延續了古代地理特征,體現了曆史與現實的結合。
總結
“浦口”既是一個描述自然地理的詞彙,也在文學中承載文化意象,同時作為現代行政區劃名稱被廣泛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作為成語的用法或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古籍或地方志文獻。
《浦口》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個地名,代表了一個地區或人類居住地的名稱。
《浦口》的拆分部首是水(shuǐ)和口(kǒu),水是指含有水的事物,口是指嘴巴。
《浦口》的總筆畫數是13畫。
《浦口》這個地名來源于中國的地理和曆史背景。浦是指河流、水泊、湖泊等處的沿岸地區,口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出口或進口處。因此,《浦口》代表了一個地理位置接近水域口岸的地方。
繁體中文中,浦口的寫法為「濮口」。
據考古學家們研究發現,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遷和演化,現代的浦口,其古代寫法可能是「浦口」或「埔口」等,但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區而有所不同。
1. 我們的家鄉在浦口,陽光明媚、水清澈。
2. 明天我們要去浦口遊泳。
關于浦口,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浦口人、浦口港、浦口橋等。
與浦口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江口、河口等,它們都指的是水域的出口或進口處。
與浦口意思相反的詞語是内陸,表示遠離水域、沒有沿岸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