抔飲的意思、抔飲的詳細解釋
抔飲的解釋
以手掬水而飲。《禮記·禮運》:“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 孔穎達 疏:“以手掬之而飲,故雲抔飲。” 宋 蘇轼 《武昌西山》詩:“浪翁醉處今尚在,石臼抔飲無樽罍。” 金 元好問 《舜泉效遠祖道州府君體》詩:“便為泉上叟,抔飲終殘年。”
詞語分解
- 抔的解釋 抔 ó 用手捧東西:抔飲(雙手捧水而飲)。 量詞,指土、沙一類的東西:一抔土。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飲的解釋 飲 (飲) ǐ 喝,又特指喝酒:飲水思源。飲酒。飲泣(淚流滿面,流到口裡,形容悲哀到了極點)。飲鸩止渴。 指可喝的東西:冷飲。飲料。飲食。 中醫湯劑的一種類型:香蘇飲。飲子(不規定時間服用的湯劑)。
網絡擴展解釋
“抔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基本詞義
- 字面解釋:“抔”指用手捧物,“飲”即喝水,合指用手捧水而飲。這一行為源于古代簡樸的飲食方式,常見于禮儀或原始生活場景。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禮記·禮運》:“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 孔穎達注疏解釋為“以手掬之而飲”,即雙手捧水飲用。
2.結構與發音
- 拼音:póu yǐn(注音:ㄆㄡˊ ㄧㄣˇ)。
- 字形結構:兩字均為左右結構,“抔”從手部,強調動作;“飲”從食部,關聯飲食行為。
3.引申與用法
- 文化背景:反映上古時期祭祀或日常生活的簡樸形式,如《禮記》中描述先民以抔飲、土鼓表達對鬼神的敬意。
- 量詞用法:“抔”單獨作量詞時,表示“一捧”的量,如“一抔土”,常見于文學表達(如孫中山《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現代關聯
- 該詞現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日常口語中罕見。其核心意義強調原始、質樸的生活方式,常作為文化意象出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禮記·禮運》及《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抔飲的意思
抔飲(póu yǐn)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用手捧取水或酒,幹涉嘴巴飲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抔飲的部首是手(扌),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抔飲》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文人所創造的詞彙。在古代文人雅集中,一些詩人常用抔飲來描繪他們舉杯酬酢的場景。
繁體
抔飲的繁體字為「抔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抔飲古時的寫法為「掊飮」。
例句
1. 河邊的孩子們歡快地抔飲着清涼的河水。
2. 在慶祝會上,衆人抔飲着美酒,喜氣洋洋。
組詞
喜飲、滞飲、暢飲、凝飲
近義詞
掬水、攜酒、端吃
反義詞
拂袖、避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