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掊擊的意思、掊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掊擊的解釋

[attack;lash out at] 抨擊;打擊

詳細解釋

打擊;抨擊。《莊子·人間世》:“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後漢書·百官志四》“都官從事” 劉昭 注引《博物記》:“中興以來,都官從事多出之 河 内,掊擊貴戚。”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十:“ 石林 既為《春秋》書,其别有四:其解釋旨義曰‘傳’,其訂證事實曰‘考’,其掊擊三傳曰‘讞’,其編排凡例曰‘例’。”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莊周 《南華》……至掊擊聖神,淩侮賢哲,亦生民以來未有之變也。” ********* 《<晨鐘>之使命》:“各奮其穎新之筆,掊擊時政,攻排舊制,否認偶像的道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掊擊(pǒu jī)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從字形結構和曆史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掊:《漢語大詞典》釋為“以手或器物擊打”,《說文解字》注其本義為“手椎物”,含向下發力之意(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商務印書館)。
  2. 擊:《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敲打、攻打”,甲骨文字形像手持器械敲擊狀,強調動作的力度(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完整詞義

  1. 本義:指物理層面的猛烈擊打,如《莊子·胠箧》載“掊擊聖人,縱舍盜賊”,此處描述對實體的攻擊行為(來源:《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2. 引申義:發展出抽象含義,表激烈批判,如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掊擊保皇謬論”,喻言辭上的嚴厲駁斥(來源:《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語用特征 該詞屬書面語體,現代多用于學術批評或政論文章,如《人民日報》社論曾用“掊擊形式主義歪風”強調對不良現象的嚴厲批判(來源:《人民日報》1953年合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掊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ǒu jī,其核心含義是抨擊或打擊,通常指用語言、文字對他人或事物進行攻擊或糾責。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2. 古籍用例


3. 近義詞與辨析


4. 使用場景


5.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可參考《莊子》及《後漢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國拜假巴焦悲烹狗赤條精光炊箒打夾帳反支鳳舉該兼剛狷光昭寒荷黑後後山黃縠滉朗驚怯盡早就化酒徒可丁可卯,可丁可卯兒狂疏款眷髡僧立談之間留戀莅政龍綜謬宂睦隣南班子南阜驽驘胚腪輣軋頗譏遷海啟藩齊家治國秦二代秋殿去太去甚榮勳殺胡林膳夫釋解拾纂收小説到大天綏勸損撤攤簧條序剃落帷鼎畏戢為惡不悛文課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