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彼我。謂我是彼非。頗,通“ 彼 ”。
“頗”在漢語中是一個多功能的字,主要作副詞和形容詞使用,其含義豐富且具有曆史演變。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表示程度較高,相當于“很”“相當”
用于修飾形容詞或動詞,表示程度深但未達極緻。
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表示部分肯定,相當于“稍微”“略微”(古漢語常見,現代較少用)
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表示偏斜、不公正
常與“偏”連用為“偏頗”,指偏向某一方,有失公平。
例: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古義中單獨表“不正”
例: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權威參考來源:
“頗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在《敦煌變文集新書》等古籍中,“頗我”表示「較量、計較」或「彼此對立」,其中“頗”通“彼”。例如原文引用:“汝也莫生頗我之心,吾也不見汝過”,意為不要産生彼此對立的心态。
詞義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對自己能力或地位非常自信和滿足」,認為“頗”表示“非常、相當”,“我”指代自身,組合後強調強烈的自我認可。
兩種解釋的差異可能源于古今語義演變,需根據具體場景區分。
懊恨背叛比落才華蓋世參微詞貌遁屍方澤诽怨豐美戆拙共總龜孫瘑疥海立雲垂鹄鹭混入狐騷臭江堤鹪鸠澆料椒闱精壯急騎款兵狂吟老監阃閨老根子缧绁了利了願良史陵衍林下人鸾舟絡緯緑慘紅銷脢胎瞑想明哲保身旁仄硼磕掊取期練群學煞尾神超世議壽身四律五論鎖鼻術讨悖條載通譜通恕抟心揖志無業賢名霞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