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名。即龍腦香,亦名冰片。 宋 蘇轼 《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臍柏所薰。” 宋 陸遊 《秋日焚香讀書戲作》詩:“婆律一銖能敵國,水沉盈握有兼斤。”
“婆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存在兩種解釋:
基本定義
婆律指龍腦香(學名:Dryobalanops aromatica)的樹脂結晶,又稱“冰片”。這種香料在古代多用于醫藥、宗教儀式或熏香。
曆史文獻佐證
現代應用
龍腦香具有清涼、抗菌等特性,至今仍是中藥成分之一,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目赤等症。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婆律”可比喻“婆婆對兒媳的管束”或“嚴格的規章制度”。此用法可能源于民間對“婆”字(代指長輩權威)與“律”(規則)的組合聯想,但傳統文獻中未見相關記載,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總結建議
若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遇到“婆律”,通常指香料;若用于現代口語或網絡語境,可能為引申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宋代詩詞注釋。
《婆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老年婦女的法度、規矩或規章制度。
根據字形結構和《康熙字典》的歸類,可以将《婆律》拆分為兩個部首:“女”和“彳”。其中,“女"是表示與女性相關的部首,“彳”是表示行走的部首。此外,《婆律》一共由12個筆畫組成。
《婆律》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佛教經典中,用來描述出家女性的戒律與規定。隨着時間的推移,《婆律》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成為形容老年婦女的法度或規矩的詞語。
《婆律》的繁體字為「婆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漢字的形狀和結構會有一些變化。根據曆史記載,在古時候,《婆律》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于現代的變體。
以下是幾個使用《婆律》的例句:
1. 她遵守着傳統的《婆律》,生活得非常規矩。
2. 她作為家族的長輩,一直以來都嚴格遵守着家族的《婆律》。
3. 這個社區有着很多老年婦女,她們都自覺遵守着社區的《婆律》。
與《婆律》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1. 婆家:指丈夫的家庭。
2. 律師:指專門從事法律事務的職業人員。
3. 律己:指自我約束、約法自律。
4. 婦女:指成年女性。
與《婆律》相近的詞語有:
1. 婆家紀:指丈夫家中的規矩。
2. 嚴格遵守:指遵守規定或法律條款。
3. 違反規定:指違背法律或規則。
《婆律》的反義詞可能有很多,取決于具體語境。例如,不受限制、自由自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