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叵測。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二》:“鳴于地,舞于樓,狡謀頗測;鍛乃戈,厲乃刃,忠力自持。”
“頗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意為“猶叵測”,即“不可推測”或“難以預料”,通常用于形容人心、計謀等深藏不露、難以捉摸的狀态。
元代劉壎《隱居通議·骈俪二》中曾用此詞:
“鳴于地,舞于樓,狡謀頗測;鍛乃戈,厲乃刃,忠力自持。”
(譯文:暗藏詭計難以預料,鍛造兵器、磨砺刀刃以堅守忠誠)。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文獻解析。
《頗測》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偏向或偏袒某一方面進行評測或探測。
頗(音pǒ)的部首是頁,總共有12畫;測(音cè)的部首是水,總共有10畫。
《頗測》一詞最早見于明朝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用來形容對某種事物或觀點的主觀偏向。
《頗測》是《頗測》的繁體字寫法,兩者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頗、測的字形有所變化。不過,它們的讀音和意思與現代的相同。
1. 他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明顯地帶有頗測的态度。
2. 這家電視台在報道政治新聞時常常頗測一方。
頗測沒有常見的組詞,通常單獨使用。
與頗測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偏見、偏頗、偏袒等。
與頗測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公正、客觀、中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