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政的意思、平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政的解釋

謂修明政治。《荀子·王制》:“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後漢書·梁統傳》:“大獄一起,無辜者衆,死囚久繫,纖微成大,非所以順迎和氣,平政成化也。”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孟子·離婁下篇二》:“‘行辟人’,亦是平政之事。”

平征,均平其稅。《周禮·地官·小司徒》:“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其職,而平其政。” 鄭玄 注:“政,稅也。政當作征。”《周禮·地官·遂人》:“以土均平政。” 鄭玄 注:“政讀為征。土均,掌均平其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政治清明、治理平穩,強調國家安定、社會秩序良好。其中“平”表示平穩、公平,“政”指政治或治理,合起來體現對理想政治狀态的描述。


二、詳細解釋

  1. 修明政治
    核心含義是政府管理清廉高效,百姓生活安定。例如《荀子·王制》中提到“平政愛民”,主張通過清明政治實現國家穩定。

  2. 均平賦稅(次要含義)
    在曆史文獻中,“平政”偶爾也指公平征稅,如《周禮》中“以土均平政”,此處“政”通“征”,意為均衡稅賦。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荀子》《周禮》等典籍,或查閱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政》的意思

《平政》是一個漢字詞語,字面意思是指平定政治,即穩定政治局面,使政治環境平靜。它也可以指正義治理、公正執政,保持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政》的部首是"立",共有6個筆畫。

來源

《平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治理理念。在古代社會,政治不穩定會導緻社會動蕩和民不聊生,因此平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标和價值觀。

繁體

《平政》的繁體字為「平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和出土文物的記載和發現,古時候《平政》的書寫形式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其整體結構和含義。

例句

1. 為了實現社會的穩定,政府必須持續平政,确保人民的安甯。

2. 領導者需具備平政之才,能夠公正地處理各項事務。

3. 在這次選舉中,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以他的能力和平政的理念赢得了選民的信任。

組詞

1. 安政:指政權穩定、社會安定的政府管理政策。

2. 整頓政風:指整饬政治風氣,糾治政治上的不正之風。

3. 安定:指社會秩序穩定,沒有動亂和戰亂。

近義詞

1. 和平:指國内外沒有戰争和沖突,和諧存在的狀态。

2. 安甯:指社會上沒有騷亂和動蕩,平靜安甯的狀态。

3. 穩定:指狀态、局面等保持不變和平衡,沒有波動。

反義詞

1. 動亂:指社會上發生騷亂、暴亂等動蕩局面。

2. 混亂:指秩序紊亂、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态。

3. 騷擾:指以各種方式打擾、擾亂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