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屏幛的意思、屏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屏幛的解釋

屏風。亦指屏風上的題詞。《新唐書·魏徵傳》:“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顔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幛,庶朝夕見之。”《宣和畫譜·唐太宗》:“﹝ 太宗 ﹞一日作真草屏幛,以示羣臣。其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絶。” 元 揭傒斯 《吳歌送張清夫還吳中》:“家家屏幛待新詞,日日王侯置醇醴。” 清 錢謙益 《福建布政使朱綵授中大夫制》:“歷島嶼之紆廻,瞭如屏幛。”參見“ 屏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屏幛”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既指具體的實物,也可用于抽象比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發音:píng zhàng(注意“屏”不讀作bǐng)
字面解釋:指古代用于擋風、遮隔視線的屏風,也可特指屏風上的題詞或書畫裝飾。例如《新唐書》記載唐太宗曾将谏言列為屏幛,方便隨時查看。

二、比喻意義

引申為“起到保護或庇護作用的人或事物”,強調在困境中提供支持和屏障的功能。例如:“他是團隊中的屏幛,總能在危機時化解問題。”

三、曆史與文化背景

  1. 實物用途:古代屏幛常用于宮廷、宅邸,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文人雅士會在上面題詞作畫(《宣和畫譜》提及唐太宗書法屏幛)。
  2. 文獻用例:元代揭傒斯詩句“家家屏幛待新詞”反映了其在生活中的文化地位。

四、應用場景

五、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低權威來源)可能側重字面解釋,但權威詞典更強調比喻義的廣泛使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屏帷

屏幛(píng màng),又稱為屏帷,指的是用來遮擋或分隔空間的帷幕或屏風。它常用于屏蔽家居中的視覺,以達到隔斷和保護隱私的目的。

部首和筆畫

屏幛的部首是巾字旁(巾),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屏幛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衛武子傳》中,形容屏風的遮擋效果。後來逐漸成為常用的詞語,用于描述遮風擋雨、隔絕外界的物品。

繁體

繁體字裡,屏幛的寫法為「屛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屏幛的寫法為「幪幘」。

例句

1. 桌旁擺放着一幅屏幛,增添了房間的文雅氣息。

2. 婚禮現場用屏幛将新娘和新郎隔開,增加神秘感。

組詞

屏風、帷幕、屏障、幕簾等。

近義詞

簾子、幔帳。

反義詞

開放、透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