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瓶甖 ”。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 唐 杜牧 《雨中作》詩:“濁醪氣色嚴,皤腹瓶甖古。” 宋 文同 《村居》詩:“田父酒新成,瓶罌饋鄰裡。” 金 趙秉文 《古瓶蠟梅》詩:“未許功名歸鼎鼐,且收風月入瓶罌。”
“瓶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面解釋
由“瓶”和“罂”組成,均指古代容器:
合成詞義
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常用于盛放酒水、糧食等。例如唐代杜牧《雨中作》提到“皤腹瓶甖古”,形容此類容器的古樸形态。
比喻冷漠态度
少數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瓶罂”可比喻人或事物的冷漠、不關心,類似“事不關己”的疏離感,但此用法在詩詞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文化意象
古代詩詞中,“瓶罂”常與風月、酒醪等意象結合,如金代趙秉文詩句“且收風月入瓶罂”,表達文人雅士寄情于物的閑適心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解。
《瓶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瓶子和******”。瓶子是一種用來盛裝液體的容器,******是一種紅色的花朵,同時也指其果實。這個詞常用來比喻深藏詭計或者不可輕視的東西。
《瓶罂》的拆分部首是“瓦”和“缶”,瓦在右邊,缶在左邊。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瓶罂》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過,最早是在《史記·夷賊傳》中記載的。它形象地形容了某個善于隱藏謀劃的詭計,後來逐漸用來比喻各種隱藏的事物。
《瓶罂》的繁體寫法是「瓶罌」。
在古代,有時候将這個詞寫作「瓶罂」,但是通常也可以将「罂」寫作「罌」。
1. 他看似平靜,實際上卻藏着一顆瓶罂。
2. 這個小建築外表普通,但裡面卻是一個瓶罂。
瓶子、******、瓶蓋、瓶身、******殼
禍根、暗箭、暗器
坦誠、明朗、無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