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苟言笑的意思、不苟言笑的詳細解釋
不苟言笑的解釋
[be discreet (serious) in speech and manner] 苟: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人态度穩重、嚴肅
這位鄭伯才君,……向來是個講宋學的,方領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啟超《*********未來記》
詳細解釋
《禮記·曲禮上》:“不苟訾,不苟笑。”後以“不苟言笑”謂态度莊重。 清 戴名世 《王烈婦傳》:“舍人子及諸孫多與餘遊,示予以烈婦行狀,且曰烈婦性慧而婉,不苟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那做房官的,我看見他,都是氣象尊嚴,不苟言笑的,那種官派,我一見先就怕了。” 柯岩 《船長》:“船長是個老派的船長,十分嚴格,每天闆着面孔,不苟言笑,穿一身筆挺的制服。”
詞語分解
- 不苟的解釋 不隨便;不馬虎。《周禮·地官·大司徒》:“一曰,以祀禮教敬, * 不苟。” 賈公彥 疏:“不苟且也。”《後漢書·王堂傳》:“﹝ 堂 ﹞遷 汝南 太守,搜才禮士,不苟自專。”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夢幻
- 言笑的解釋 說笑不苟言笑不隨便說笑,形容人态度莊重詳細解釋.談笑,說說笑笑。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舉目言笑,誰與為歡?”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蕭乾 《萬裡趕羊》
網絡擴展解釋
“不苟言笑”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态度莊重嚴肅,不隨便談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不隨便說笑(“苟”指隨便、隨意)。
- 核心特點:常用于描述性格内斂、言行謹慎或身份威嚴的人,強調态度穩重、不易親近。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 後世引用:宋代《續傳燈錄》提到“不苟為言笑”,清代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等文學作品進一步使用該詞。
三、用法與語法
- 詞性:中性詞,可作謂語、定語。
- 常見搭配: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描述人物性格,如“方領矩步,不苟言笑”。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一本正經、老成持重、正襟危坐。
- 反義詞:油腔滑調、嬉皮笑臉、不倫不類。
五、例句與應用
- 文學作品:
“鄭伯才向來講宋學,方領矩步,不苟言笑。”(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
- 日常描述:
“他平日不苟言笑,下屬對他十分敬畏。”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辨析近義詞,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苟言笑這個詞意思是指一個人不輕易說笑或者不經常開心和開玩笑。我們來拆分這個詞,它的部首是言和笑,有兩個部首。根據筆畫數來看,言有四畫,笑有十畫。這個詞的來源非常簡單明了,它是由“不”、“苟”、“言”和“笑”四個字組成的。
不苟言笑在繁體字中寫作不苟言笑。在古代,這個詞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比如,“不”可能寫作「毋」,而“苟”可能寫作「苟且」。古人也許會用不同的字來表達相同的意思,但總體而言,不苟言笑的意思是不變的。
下面是一個關于不苟言笑的例句:“盡管他一直面帶微笑,但我看得出他并不苟言笑。”這個句子表達了一個人外表看起來開朗,但内心并不輕易表達開心或者開玩笑的狀态。
與不苟言笑相關的組詞包括不苟言、不苟言笑人、敢言、笑語等。這些詞彙都和不苟言笑有着相關的意思。
至于近義詞,我們可以用不苟言笑的意義來表達不易開懷、嚴肅、不愛說笑或者沉默寡言。反義詞包括健談、快樂、幽默等,這些詞描述的是一個人開朗、願意說笑和表達幽默的狀态。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