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施的意思、平施的詳細解釋
平施的解釋
均平地施與。《易·謙》:“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孔穎達 疏:“稱物平施者,稱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 唐 元稹 《芳樹》詩:“雨露貴平施,吾其春草芽。” 宋 陳亮 《經書發題·<詩經>》:“道之在天下,平施於日用之間,得其性情之正者,彼固有以知之矣。”
詞語分解
- 平的解釋 平 í 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與别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輩。 安定、安靜:平安。平服。 治理,鎮壓:平
- 施的解釋 施 ī 實行:施工。施政。設施。施展。施教(刼 )。施為(唅 )。施威。實施。措施(辦法)。發號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給予:施禮。施診。施恩。 姓。 筆畫數:; 部首: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平施”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均平地施與”,強調公平分配的原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義拆解:“平”指平等、均衡,“施”意為施予、分配,組合後表示以公平的方式給予或分配資源。
- 核心概念:體現社會公平思想,主張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配資源,避免偏頗。
2.經典出處
- 《周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意為君子應減有餘補不足,衡量事物後公平分配。孔穎達進一步注解為“稱量物品的多少,均平施予”。
- 文學引用:唐代元稹《芳樹》中“雨露貴平施”,以自然雨露的均勻滋養比喻公平分配的重要性。
3.使用場景
- 社會資源分配:如財富、教育等領域的公平調配。
- 道德準則:用于倡導平等對待他人,如《詩經》相關論述中提到的“道在天下,平施于日用”。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平施”可引申為政策制定、企業管理等場景中追求公正的理念,例如通過稅收調節貧富差距,或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等。
注:如需查閱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例句,可參考《周易》相關注釋及元稹、陳亮等文人的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施》詞義解釋
《平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平均地施行。表示在發放或實施時平均分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施》的部首是“平”,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平施》一詞源自《尚書·虞書·大禹谟》:“民之有勞者,皆共平施。”意為大禹時期,人們勞作分配公平。
繁體字
《平施》的繁體字為「平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平施」可以寫作「平施之」,當中的「之」是用于表示動作的輔助字。
例句
1. 政府在救災物資的發放上要平施,确保每個受災地區都能平等獲得幫助。
2. 這個組織一直秉持着平施原則,将捐贈物資公平地分配給需要的人群。
組詞
平等、平均、平衡、施行、施展
近義詞
均等、公平、平分
反義詞
偏施、不公、不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