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頓的意思、陶頓的詳細解釋
陶頓的解釋
春秋 末年的巨富 陶朱公 ( 範蠡 )與 猗頓 的并稱。 明 陳與郊 《袁氏義犬》第五出:“國勢傾, 臯 夔 難濟;家緣 墜 , 陶 頓 難回。”
詞語分解
- 陶的解釋 陶 á 用黏土燒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制造陶器:陶冶。陶鑄。 喻教育、培養: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快樂的樣子,使快樂:陶然。陶醉。陶陶。 古同“淘”,洗。 姓。 筆畫數:;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網絡擴展解釋
“陶頓”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指春秋末年的兩位巨富陶朱公(範蠡)與猗頓的并稱,常用來代指富豪或巨商。以下是具體解釋:
詞義解析
-
人物背景:
- 陶朱公:即範蠡,越國政治家、軍事家,助越王勾踐滅吳後隱退經商,成為富甲天下的商人,被後世尊為“商聖”。
- 猗頓:魯國商人,以經營鹽業、畜牧業和珠寶緻富,財富與範蠡齊名。
- 兩人并稱“陶頓”,成為古代財富的象征。
-
文化引用:
- 明代戲曲《袁氏義犬》中寫道:“國勢傾,臯夔難濟;家緣墜,陶頓難回”,意為國家衰敗時賢臣難救,家道中落時巨富也難以挽回,凸顯財富的局限性。
用法與語境
- 代指巨富:如“雖無陶頓之資,亦可經營謀生”,表示即使沒有巨額財富,也能通過努力生活。
- 文學修辭:多用于古文或詩詞中,比喻財富或經濟實力。
補充說明
- 該詞屬于曆史典故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學術讨論或古典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兩位人物的生平,可參考《史記·貨殖列傳》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陶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陶頓》這個詞是一個動詞,意為發出咝咝聲或嘶嘶聲,多形容由于饑餓、寒冷或疲勞等造成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陶頓》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阜部,構成的筆畫為阜 + 攵(攴)。
來源
《陶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族民居的設計中。古代房屋常常有一種特殊構造,利用屋頂的特殊形狀,風吹過時會産生咝咝聲或嘶嘶聲。因此,《陶頓》開始用來形容這種特殊的聲音,後來也引申為其他咝咝聲或嘶嘶聲的表達。
繁體
《陶頓》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陶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陶頓》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具體寫法可能難以确定。
例句
1. 他的肚子餓得咕咕陶頓,顯然已經好幾天沒進食了。
2. 冬天裡,寒冷的風從牆縫間吹過,發出陣陣陶頓聲。
組詞
組詞:陶醉、陶飲、陶冶、竊竊私語。
近義詞
近義詞:嗚咽、低吟、喟歎、悲鳴。
反義詞
反義詞:寂靜、安甯、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