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檀香木做的畫軸。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裝褫書畫定式》:“檀香辟溼氣,畫必用檀軸有益,開匣有香而無糊氣,又辟螙也。”
檀軸,漢語詞彙,特指以檀香木或其他名貴檀木制成的卷軸芯杆,是中國傳統書畫裝裱與書籍裝幀中的重要構件。其具體釋義如下:
材質與形制
指用于書畫卷軸或書籍卷裝的軸杆,以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自帶香氣的檀木(如紫檀、綠檀、香檀)制成。其功能是固定卷首,便于收展書畫或書卷,同時兼具防蟲蛀、耐保存的特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檀軸"詞條;《中國書畫裝裱術語辭典》(杜子熊著,上海書畫出版社)
文化象征
檀軸因材質名貴,自古被視為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唐宋時期,宮廷與士大夫階層的珍品書畫常配檀木軸頭,以顯尊貴。明代文震亨《長物志》載:"書畫裝潢,檀軸為上,取其香潔不蠹。"
來源:《長物志·卷五·書畫》(文震亨著,中華書局點校本);《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文具卷》(孫機著,中華書局)
"檀"源于梵語"candana",指檀香木,漢代傳入中國後成為高檔工藝用材;"軸"本義為車軸,引申為貫穿卷狀物的芯杆。二者合成"檀軸"一詞,最早見于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秘府圖書,皆以紫檀為軸。"
來源:《曆代名畫記·卷三》(張彥遠著,人民美術出版社);《漢語外來詞詞典》(劉正埮等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傳統檀軸制作需經選料、陰幹、車旋、打磨、上蠟等工序。軸頭兩端常鑲嵌玉石、象牙或琺琅裝飾(稱"軸頭"),與織錦包首、天杆地杆構成完整裝裱體系。其工藝标準載于《裝潢志》(明代周嘉胄著),強調"軸宜密實,色宜沉靜"。
來源:《裝潢志圖說》(周嘉胄著,山東畫報出版社注釋本);《中國傳統手工藝叢書·文房用具》(華覺明主編,大象出版社)
“檀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檀香木制作的畫軸,主要用于書畫裝裱。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引申義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古籍或專業藝術史文獻。
八百姻嬌闆插抱痾北上邊民貶殺碧沙材能詫異扯爛污初昔促調村集答辭道程盜鈴掩耳俸給縫際富積伏熱富渥感遇忘身乖豫廣泛館真故處黑閣落黃花地丁恢廓火劫機筦既灌金花诰救命口苦立冬靈捷洛書民負尼止排列飄電丕冒謙恭虛己趨過弱門乳制品塞淵散音四照花松蘿同窓網絡五度陷隊香荃小軍旅小木戲筆謝家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