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貪吃,貪嘴。《孔子家語·六本》:“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唐 韓愈 《南内朝賀歸呈同官》詩:“貪食以忘軀,尠不調鹽醯。” 錢仲聯 集釋:“ 魏 本引 孫汝聽 曰:‘貪食忘軀,以禽畜自喻也。言貪食而忘軀,鮮不為人所烹。醯鹽所以調食。’”
(2).指貪圖。 清 周凱 《青鹽歎》:“利之所在民必趨,貪食便宜較錙銖。”
(3).貪圖俸祿。 唐 柳宗元 《懲咎賦》:“曩餘志之修蹇兮,今何為此戾也!夫豈貪食而盜名兮,不混同於世也。”
“貪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貪吃、貪嘴
指對食物有過度渴望,無法節制進食。例如《孔子家語》提到“黃口貪食而易得”,形容幼鳥因貪吃容易被捕獲。唐代韓愈詩句“貪食以忘軀”也暗喻此意。
貪圖利益或俸祿
引申為對物質或權力的過度追求。如清代文獻中“貪食便宜較锱铢”描述對利益的貪婪,唐代柳宗元則用“貪食而盜名”批判貪圖虛名。
在臨床中,“貪食”特指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屬于進食障礙,表現為:
若出現疑似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避免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症。
貪食是一個常見詞彙,既有負面含義,也可以指代一種動物的特性。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貝和爪,共有11畫。
貪食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中的貪和食兩個詞,彙合而成。貪指人們追求更多財富和物質享受的欲望,食則指吃東西的行為。合起來表示一個人或動物對食物或財富的過度追求、渴望。
在繁體中文中,貪食的寫法為「貪食」。
在古代漢字中,貪的寫法較為複雜,包含「耳艮彡」等多個部首,總共有12畫。食的寫法則比較簡單,隻有8畫。相較之下,現代漢字的寫法更加簡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貪食的例句:
1. 他貪食的習慣導緻了他的體重增加了很多。
2. 這隻貓特别貪食,經常偷吃主人的食物。
貪食的反義詞是節制,即適量控制自己的食欲。而近義詞包括貪婪、貪得無厭、極端渴望等。
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來進一步理解貪食的含義,例如:
1. 貪吃:指的是對食物的極度渴望和大量攝入。
2. 貪婪:形容一個人對金錢或物質的極度追求和欲望。
3. 貪圖:指的是對某種利益或好處的貪求,追求不義的目的。
總的來說,貪食表示一種過度追求、渴望食物或物質的行為,常常會導緻負面的後果。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節制自己的欲望,保持適度的追求和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