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婪取巧。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臆論·貪巧》:“夫貪巧而明于民事者,尚有人心者也,貪巧而懵于民事者,則禽獸之不若。”
“貪巧”是一個漢語詞語,由“貪”和“巧”二字組合而成,通常指貪婪且投機取巧的行為或心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貪
巧
“貪巧”意為因貪婪而采取取巧手段,多用于批評那些為謀私利而喪失道德底線的行為。例如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提到:
“貪巧而明于民事者,尚有人心者也;貪巧而懵于民事者,則禽獸之不若。”
(引自)
此句強調:若投機取巧者尚存良知,或可為人;若完全不顧民生,則連禽獸都不如。
“貪巧”屬于書面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分析曆史文獻或批判性語境中仍具表現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履園叢話》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
貪巧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過于聰明靈巧而不擇手段,甚至不擇道德之地以達到目的。該詞由部首貝和才組成,共有12畫。貝是貝殼的意思,象征財富;才表示聰明才智。貪巧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典籍《論語·子罕》一章,原本用于贊美孔子的才智,後來才演變為有貶義的詞語。
貪巧的繁體字為「貪巧」。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貪巧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貪巧」,并沒有保留現代的「貝」字旁。這種寫法也常見于古代銘文、碑刻等古代藝術作品。
以下是幾個使用貪巧的例句:
1. 他為了得到那份工作,不惜貪巧一些手段。
2. 貪巧的人往往隻注重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感受。
一些與貪巧相關的組詞:
1. 貪心:指人貪婪、不知足的心理。
2. 巧妙:指做事手法獨特、巧妙。
貪巧的近義詞:狡猾、狡詐。
貪巧的反義詞:直接、坦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