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財巧佞。《文選·李陵<答蘇武書>》:“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呂延濟 注:“謂帝室親戚及貪財巧佞之臣。” 唐 韓愈 《複志賦》:“嫉貪佞之洿濁兮,曰吾其既勞而後食。”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太宰 伯嚭 ,年約四十歲,是個詭詐貪佞,順君之過的大臣。”
“貪佞”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貪”和“佞”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貶義語境,指代貪婪且善于谄媚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貪佞”意為貪財巧佞,即既貪圖錢財又工于阿谀奉承的行為或人。其中:
曆史用例
若需深入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文選》相關注釋(參考、2、3)。
《貪佞》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貪婪和奸詐的性格。這個詞常用來形容那些為了私利不擇手段、虛僞狡詐的人。
《貪佞》由貝部和人部組成。
貝部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財富。
人部是上下結構的部首,表示人類、人物。
這個詞共有12個筆畫。
《貪佞》一詞最早源于《漢書·藝文志》。在古代,貪佞是指為了追求私利而不擇手段的官員。
《貪佞》的繁體字為「貪佞」。
《貪佞》在古時的漢字寫法為:貪兒言。
1. 他貪佞的性格讓他失去了許多朋友。
2. 這個政府官員因為貪佞行為被罷免了。
1. 貪欲:形容人太過于貪心而不知足。
2. 佞幸:形容人用奸詐手段謀取好運。
1. 貪婪:形容人貪求物質財富。
2. 奸詐:形容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使用各種壞手段。
正直:形容人為人處世誠實、正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