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歎息。 宋 蘇洵 《顔書》詩:“因此數幅紙,使我重歎嘻。” 宋 王令 《送曹杜赴試禮部》詩:“出門千裡到何時,母送拊背父歎嘻。”
贊歎。 宋 蘇洵 《顔書》詩:“誰知忠義心,餘力尚及斯,因此數幅紙,使我重嘆嘻。”
“歎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àn xī(注音:ㄊㄢˋ ㄒㄧ),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建議在理解時優先參考古典文獻用例,避免過度依賴非權威釋義。
歎嘻是一個常見的表達感歎、驚詫的詞語。它可以表達對某種事物或情況感到惋惜、驚訝、疑惑等複雜的情感。這個詞通常用于口語交流中,比較接近于口頭禅,往往用來表示情感上的反應。
歎嘻可以通過部首拆分為“口”和“西”,其中“口”為聲符部首,表示與聲音相關的字,而“西”為聲意字旁,表示與西方、陌生相關的字。根據《康熙字典》統計,歎嘻的總筆畫數為6畫。
《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歎嘻》并沒有繁體字形式,通常在繁體字書寫中直接使用簡體字“歎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歎嘻的寫法可能稍有變化。根據曆史演變的記錄,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時會加上一點“丿”在“嘻”的右上方,用來表示音韻等變化。這種寫法通常用于古代文獻或碑文中,現代書面語中已較少使用。
1. 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不由得歎嘻一聲。
2. 她看到那幅壁畫時,不禁發出了一聲歎嘻。
3. 那個令人歎嘻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
4. 這個世界變化真快,歎嘻之餘隻能接受現實。
組詞:感歎、歎息、歎惜、歎服
近義詞:感歎、哎呀、惋惜、驚歎
反義詞:贊歎、稱贊、誇獎、欣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