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戀權位,羨慕俸祿。 元 施惠 《幽閨記·洛珠雙合》:“兵部尚書 王鎮 ,保邦緻治,有撥亂反正之才;解組歸閒,無貪位慕祿之行。” 明 李贽 《答鄧明府書》:“而所以詔學者,則必曰專志道德,無求功名,不可貪位慕祿也,不可患得患失也。”《隋唐演義》第八七回:“這些貪位慕祿、趨炎附勢之徒,奔走其門如市。”
“貪位慕祿”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ān wèi mù lù,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貪戀權位、追求高官厚祿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該成語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對權力和物質的欲望,具有警示意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褒義場景。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幽閨記》《隋唐演義》等文獻原文。
《貪位慕祿》這個詞意為貪圖權位和金錢。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貪、位、慕、祿。
這個詞的部首拆分為貝、人、心、示。其中,貪的部首為貝,位的部首為人,慕的部首為心,祿的部首為示。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筆畫數統計,貪、位、慕、祿分别有10畫、7畫、13畫、15畫。
《貪位慕祿》是古代文人的警示之詞,形容人貪圖權位地位和財富的欲望。實際上,這個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記·太史公自序》中。
在繁體中,貪位慕祿的寫法為「貪位慕祿」。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貪、位、慕、祿與現代漢字略有差異。貪的古字形為「貪」,位的古字形為「位」,慕的古字形為「慕」,祿的古字形為「祿」。
1. 他一直貪位慕祿,不顧他人的生命和幸福。
2. 這位官員因貪位慕祿而被查處。
組詞:貪婪、位高權重、慕名、祿位
近義詞:貪婪權位,貪圖金錢地位
反義詞:清正廉潔、公正無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