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hinese-style costume]∶中式服裝
(2) [dresses of the Tang Dynasty]∶唐朝人的裝束
(1). 唐 朝人的裝束。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八:“ 翟耆年 ,字 伯壽 ……巾服一如 唐 人,自名唐裝。”
(2).指中式服裝。 茅盾 《歸途雜拾·九龍道上》:“一個個都是青布或藍布的‘唐裝’。”
“唐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與現代演變綜合理解:
一、曆史定義(唐代服飾)
形制特征
指唐代漢族傳統服飾,屬于漢服體系,核心特點為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女性上衣分為襦(短小夾衣/棉衣)、襖(長于襦且寬松)、衫(單層長袖)三類,下裳為裙裝,延續東漢以來的上衣下裳制,衣與裳分體穿着。典型款式包括齊胸襦裙、交領襦裙、唐圓領袍等。
演變與文化
初唐服飾延續傳統,後逐漸發展出廣袖罩衫(袖型方片寬大),至明代演變為褙子。其設計注重流暢線條與華麗裝飾,反映唐代文化繁榮。
二、現代定義(中式風格服飾)
概念起源
現代“唐裝”源于海外“唐人街”對中式服裝的統稱,因西方稱華人為“唐人”而得名。APEC會議後,設計師将其定義為中式服裝通稱,實際款式以清代馬褂為基礎改良,屬滿服範疇,與唐代漢服無直接關聯。
設計特點
現代唐裝特征包括立領、連袖(無接縫剪裁)、對襟或斜襟、盤扣(直角扣),多采用絲綢或麻質面料。
三、核心區别
使用場景:傳統節日、婚禮、文化演出等場合常見,既作為曆史複原服飾,也作為民族象征符號。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款式演變或文化内涵,可參考搜狗百科及APEC設計背景。
唐裝是指中國古代唐朝時期的服飾,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唐裝是指在唐朝時期流行的服飾,既包括上衣、下裝,也包括頭飾、鞋襪等配飾。
根據漢字的構造,我們可以将“唐裝”拆分為兩部分:唐(亻+回)和裝(衣+壯)。 其中,“唐”字的部首是“亻”,含有3個筆畫; “裝”字的部首是“衣”,含有6個筆畫;而它的右邊則是“壯”,含有6個筆畫。
唐裝源自唐朝時期的宮廷服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文化内涵。唐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因此唐裝也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珍貴遺産之一。它代表了唐朝時期的審美風格和時尚潮流,對于研究和傳承中國服飾文化有着重要的意義。
《唐裝》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唐裝」。
在古時候,唐裝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仍保持了「唐裝」的形式,隻是用法可能略有不同。
1. 他身穿着一套華麗的唐裝,仿佛走出了古代的傳奇之中。
2. 這件唐裝的顔色鮮豔奪目,展示了中國古代的獨特魅力。
1. 唐朝:指唐朝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
2. 時裝:指現代流行的服飾樣式。
3. 傳統:指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傳承。
唐裝的近義詞有:唐朝服飾、古式服裝。
唐裝的反義詞有:現代裝飾、服飾潮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