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溏洩的意思、溏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溏洩的解釋

見“ 溏洩 ”。


亦作“ 溏洩 ”。亦作“ 溏瀉 ”。輕度腹瀉。《素問·氣變交大論》:“病反腹滿,腸鳴溏洩,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絶者不治。”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予按《神農本經》‘枳實’條内稱:‘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安胃氣,止溏洩,明目。’盡是枳殼之功,皆當摘入‘枳殼’條。”《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十二經表裡原絡總歌》:“肺經原絡應刺病,胸脹溏瀉小便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溏洩是中醫術語,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的症狀,常伴隨排便次數增多或排便不暢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溏洩的“溏”指稀軟如泥,“洩”即排洩,合指糞便質地稀薄、呈糊狀或水樣,類似半流動的溏泥。中醫認為這與脾胃虛弱、水谷運化失調有關,西醫則多歸因于胃腸功能紊亂或消化系統疾病。


二、典型症狀

  1. 便質異常:大便不成形,稀薄如糊狀或水樣,可能夾雜未消化食物(完谷不化)。
  2. 排便特點:排便次數增加或正常,但常伴急迫感、排不淨感,腹部隱痛或腸鳴音明顯。
  3. 伴隨症狀:食欲減退、腹脹、乏力,嚴重時可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失衡。

三、常見病因


四、中醫調理方法

  1. 中藥方劑:常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健脾祛濕,腎虛者可配合金匮腎氣丸。
  2. 飲食調整: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選擇易消化的粥類、山藥等。
  3. 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以增強脾胃功能。

五、古籍溯源

《黃帝内經》最早記載“溏洩”一詞,描述其為“腹滿溏洩腸鳴”,強調脾胃功能與疾病關聯。宋代《夢溪補筆談》等古籍也多次提及相關治療原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方劑或疾病鑒别,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溏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溏洩」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多用于描述人體消化系統不暢通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溏洩」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心」,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溏洩」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溏」字古文意為「不飽滿,不飽足」,泛指液體不凝固、不稠密的狀态;「洩」字意為「排出,流出」。兩字組合在一起,表示身體内消化系統的不暢通,食物無法被充分消化排洩的狀态。

繁體

繁體字「溏洩」保持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書記載,古時候寫作「溏洩」的字形較為繁複,現已不再使用。

例句

1. 他最近一直感到腹部不適,估計是出現了溏洩的情況。

2. 這種藥可以調理腸胃,緩解溏洩症狀。

組詞

溏洩(動詞)、溏洩病、溏洩症、溏洩藥

近義詞

腹瀉、*********

反義詞

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