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墯的意思、貪墯的詳細解釋
貪墯的解釋
見“ 貪惰 ”。
詞語分解
- 貪的解釋 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貪玩。貪杯(過分好喝酒)。貪婪。貪污(利用職權非法地取得財物)。貪戀(十分留戀)。貪心。貪圖。貪財。貪求。貪權。貪欲。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
- 墯的解釋 墯 ò 古同“堕”。 古通“惰”。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貪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 字義解析
- 貪 (tān):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欲物也”,指對財物過分的欲望和追求。
- 引申義:泛指對某種事物(如名利、權勢、享樂)不知滿足地追求或過分地愛好。核心在于“不知足”、“過分索求”。
- 墯 (duò):
- 本字與通假:“墯”是“惰”的異體字或通假字。《說文解字》釋“惰”為“不敬也”,本義指懈怠、不恭敬。
- 含義:指懶惰、懈怠、不勤勉、精神萎靡不振。引申為意志消沉、行為散漫。
二、 複合詞“貪墯”的含義
将“貪”與“墯”組合,“貪墯”意指:
- 既貪婪又懶惰:形容一個人既對財物或享樂有強烈的、不知足的欲望,同時又怠惰成性,不願付出努力去獲取或經營。
- 因貪圖安逸享樂而懈怠堕落:側重于因過度追求安逸和物質享受,導緻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行為懶散,最終走向堕落。
三、 古籍佐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注釋:
- 《漢書·武帝紀》顔師古注:在注釋相關段落時,顔師古曾使用“貪墯”一詞來形容某些人的品性狀态,意指其貪婪怠惰之态。這反映了該詞在曆史上的實際應用,用以批評不良的品行。
四、 現代理解與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貪墯”一詞已非常罕見。其含義通常被更常用的詞語所替代或分解表達:
- 貪圖安逸:強調因追求舒適而懈怠。
- 好逸惡勞:喜歡安逸,厭惡勞動。
- 懶惰成性:極度懶惰。
- 貪婪怠惰:直接點明貪婪和懶惰的雙重特性(最接近“貪墯”原意)。
總結
“貪墯”是一個古語詞,核心含義指貪婪與懶惰并存的狀态,即既懷有強烈的、不知足的欲望(貪),又表現出懈怠、不勤勉的行為(墯/惰)。它描繪了一種因過度追求享樂安逸而導緻精神萎靡、行為懶散、不思進取的負面品性。雖然現代已罕用,但其描述的現象——“貪婪且懶惰”——仍是人性中需要警惕和克服的弱點。
主要參考來源:
- 字義解析基礎:《說文解字》(漢·許慎著)對“貪”、“惰”的釋義。
- 古籍用例佐證:《漢書》顔師古注(唐·顔師古注)。
- 漢字演變與通假參考:《漢語大字典》(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貪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ān duò,其核心含義為貪婪怠惰,常用來形容既貪心又懶惰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
由“貪”(貪婪)和“墯”(同“惰”,怠惰)組成,指人同時具備貪得無厭與懈怠懶散的特性。
-
異體寫法
該詞在古籍中常寫作“貪惰”,二者為同義詞,如《漢語大詞典》中明确标注“貪墯”是“貪惰”的異體形式。
-
結構特點
兩字均為上下結構,屬于并列式合成詞,通過“貪”與“墯”的語義疊加強化貶義色彩。
文獻用例
- 在《三國志·魏志·張遼傳》的裴松之注中,曾用“貪墯”描述敵方士卒的狀态:“必懷貪墯,以緻命之兵,擊貪墯之卒,其勢必勝。”
此處通過對比“貪墯”與“緻命”(拼死作戰),凸顯了該詞在軍事語境中的負面評價。
相關辨析
- 與形近詞的區别
- 貪愞(tān nuò):指貪婪怯懦的人(如元代陳高詩中的“激貪愞”)。
- 貪惏(tān lín):強調貪婪不知足(如清代紀昀的用例)。
需注意讀音與詞義的差異,避免混淆。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權威的釋義,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薄草簸箕掌不外承擯打破悶葫蘆達頭魚風虎芙蓉面購辦顧筆劊伍谽閜黑燈瞎火橫河劃子橫征橫撞宏溥黃瘴忽剌八貨币市場較文礁嶢激裂雞鳴狗吠經典饑莩蠲釋孔雀東南飛跨虎黎彥禮願魯笨律令格式模糊目眼錢袋啟機黥卒奇僻日餘融明戎幕軟工賞率生搬硬套賒銷試士霜齒殊述束意四塵蒜條肅然天柱鷉膏僮史圍堵武擔五馬分屍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