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幽微的聲音。 唐 殷堯藩 《寄太仆田卿》詩之二:“一陽纔動伏羣陰,萬物於今寓太音。”
(2).猶言雅音。 明 歸有光 《<項思堯文集>序》:“太音之聲,何期于《折楊》、《皇華》之一笑。” 清 曹一士 《拟古》詩:“元氣裹六極,太音彌八荒。”
“太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幽微的聲音
指自然界或宇宙中細微、深遠的聲音,常與天地萬物的運行相關聯。例如唐代殷堯藩的詩句“一陽纔動伏羣陰,萬物於今寓太音”,以“太音”暗喻陰陽交替時蘊含的微妙聲響。
雅音
代指高雅、正統的音樂或聲律。明代歸有光在《<項思堯文集>序》中提到“太音之聲”,清代曹一士的詩句“元氣裹六極,太音彌八荒”,均用“太音”強調音樂的莊重與純粹性。
現代漢語中,“太音”偶爾被引申形容高亢、宏亮的聲音,如激昂的歌聲或樂器演奏(此用法多見于非學術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或結合古典文獻中的用例深入分析。
太音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太音的部首是太,它由兩個筆畫組成。音的部首是音,它由三個筆畫組成。
太音這個詞源于古代樂律的稱謂,表示高亢的音樂聲。在古代,太音是朝廷或宮廷所演奏的音樂,也用來形容高亢的聲音。
太音的繁體形式是「太音」。
在古代,太音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為了簡化,太音一詞的寫法可以是「太音」。等到後來,太音逐漸演變為現代漢字的寫法。
1. 演奏太音樂曲的樂師們被稱為太音官員。
2. 大廳裡傳來一陣太音般的高亢歌聲。
太平、太陽、太上、音樂、音律等。
高亢、高亢激昂。
低沉、低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