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的意思、泰西的詳細解釋
泰西的解釋
猶極西。舊泛指西方國家,一般指 歐 美 各國。 清 方以智 《東西均·所以》:“泰西之推有氣映差,今夏則見河漢,冬則收,氣濁之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善天文算法》:“自 明 中葉泰西人入 中國 ,而算法、天文精於中土。” 清 黃遵憲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節。泰西紀曆二千年,祇作尋常數圓缺。” 瞿秋白 《餓鄉紀程》九:“我卻後悔不曾多受幾年東方古文化國的社會教育,再到‘泰西’去。”
詞語分解
- 泰的解釋 泰 à 平安,安定:泰適(幽閑安適)。泰安。泰然處之。 佳,美好:泰運。否(?)極泰來。 極:泰西(舊指歐洲)。 驕縱,傲慢:泰侈(驕縱奢侈)。驕泰。 通:天地交泰。 筆畫數:; 部首:水; 筆順編
- 西的解釋 西 ī 方向,太陽落下的一邊,與“東”相對:西面。西曬。西域。西方。西席(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亦稱“西賓”)。西宮(借指妃嫔)。 事物的樣式或方法屬于西方的(多指歐美各
網絡擴展解釋
“泰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發音:tài xī(注音:ㄊㄞˋ ㄒㄧ)。
- 含義:舊時對歐美西方國家的泛稱,特指歐洲或“極西”地域。例如《文明小史》中提到的“泰西的照相”即指西方技術。
2.詞源解析
- 構詞:“泰”在古漢語中可表示“太平、廣大”(如“泰平盛世”),而“西”指地理方位上的西方。組合後引申為對遙遠西方國家的雅稱。
- 曆史背景:明清時期,隨着傳教士和貿易往來,“泰西”逐漸成為對歐洲的代稱,如清代文獻記載:“自明中葉泰西人入中國,算法、天文精于中土”。
3.使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常見于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文本,如黃遵憲詩句“泰西紀曆二千年”,瞿秋白《餓鄉紀程》中對比東方與“泰西”文化。
- 現代語境:當代已較少使用,多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學術或特定文化讨論中。
4.相關延伸
- 近義詞:西洋、歐美。
- 文化意義:反映了中國近代對西方文明從“天朝上國”到學習借鑒的觀念轉變,如“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的維新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嘯亭雜錄》《東西均》等清代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泰西》的意思
《泰西》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指代的是“歐洲”或“西方”的意思。在中國,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歐洲國家的文化、社會制度、或其他和西方相關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泰西》由兩個漢字組成:泰和西。其中,泰的部首是水字旁,它的筆畫數為8;西的部首是西字旁,它的筆畫數為6。
詞源
《泰西》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明朝,最初是指西方地區的國家,尤其是歐洲。在當時,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非常有限,因此被稱作《泰西》。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成為西方的代名詞。
繁體
《泰西》的繁體字寫作「泰西」,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泰西》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有些字形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在《泰西》留學了幾年,對西方社會有很深的了解。
2. 這部電影展現了一個《泰西》國家的風土人情。
組詞
泰國、泰山、泰鬥、西洋、西紅柿、西方、西裝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歐洲、西方、洋人。
反義詞:東方、中國、華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