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泰山。山名。《孟子·梁惠王上》:“挾 太山 以超 北海 ,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2).即泰山。曲名。《文選·嵇康<琴賦>》:“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 李善 注:“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齊都賦》注曰:‘《東武》、《太山》,皆 齊 之土風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3).即泰山。稱嶽父。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謝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親骨血。”
“太山”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中國五嶽之一的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是古代帝王封禅的重要場所。其名稱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挾太山以超北海”,這裡的“太山”即泰山,象征巍峨雄偉的自然景觀。
古代樂曲名稱,如嵇康《琴賦》提到的《太山》曲,屬于齊地民歌的一種。曹植的《太山梁甫吟》也與此相關,體現了其在文學音樂中的文化意義。
元代戲曲中,“太山”被用作對嶽父的敬稱,例如元雜劇《合同文字》中“謝得你太山做主”,此處借泰山之重比喻嶽父的權威。
作為成語,“太山”形容人或事物氣勢宏大、不可撼動,例如“膽量如太山”,強調其不可輕視的特性。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詞典及文化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文選》等文獻原文。
太山是指位于中國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的泰山,它是中國五嶽之一,也是中國曆史上的文化名山。太山這個詞在漢字中意為“偉大的山”,展示了泰山的雄偉壯麗之美。
太山這個詞的部首是大字邊,由外部的部首大字辶和内部的部首山組成。根據筆畫,太山有7畫。
太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出自《詩經·大雅·大明》:“(太山有木)材,申之以樛(矛)。”後來隨着泰山的名聲漸漸傳開,人們開始将這座山稱為太山。
太山的繁體寫法為「太山」,即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太山有時被寫作「太扇」,扇作為山的象形,代表山的寬廣。古代寫法在演變和發展過程中,逐漸标準化為現在的太山。
1. 泰山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山之一,也是中國的五嶽之一。
2. 太山之雄偉壯麗,令人望而生畏。
3. 我們計劃明天去登上太山的巅峰,迎接日出的美景。
1. 泰山景區
2. 太山石
3. 太山洞
4. 太山廟
1. 泰嶽
2. 太嶽
3. 山嶽
1. 平原
2. 河流
3. 海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