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撻伐的意思、撻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撻伐的解釋

[invade neighbours to punish their inquities] 原指迅速讨伐,後來泛指征讨

撻彼殷武,奮伐 荊楚。——《詩·商頌·殷武》

大張撻伐

詳細解釋

(1).《詩·商頌·殷武》:“撻彼 殷武 ,奮伐 荊楚 。” 毛 傳:“撻,疾意也。”原意為迅速攻伐,後撻伐連用,為征讨、讨伐之意。《明史·楊廷麟傳》:“陛下有撻伐之意,大臣無禦侮之才。”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故草昧經營,北征南讨,日不暇給,皆禁旅與駐防疊供撻伐。”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因未得萬全之策,緻暫緩撻伐之師。”

(2).泛指聲讨。 秦牧 《長街燈語·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繁榮革命文學藝術》:“草菅人命的事件,在報紙上不時公開出來,大張撻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撻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à f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詞源與基本義


2. 詞義擴展與用法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示例應用


“撻伐”從具體的軍事行動演變為廣義的批判與聲讨,既保留了曆史語境中的武力征伐含義,又擴展至現代社會的輿論譴責,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語義延展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詩經》《明史》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撻伐

撻伐(tà fá)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拆分部首分别為扌(手部)和䒑(伐部),撻伐的總筆畫數為9畫。

撻伐這個詞源自于古代漢語,用于形容打擊、懲罰、讨伐等意義。在古代文獻中,撻伐常常指代對不法之徒、敵人或錯誤行為的嚴厲打擊和斥責。

在繁體字中,撻伐的寫法為署伐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比如在古文中,撻的寫法可能會使用上弓下橫的形式,而伐則是左右兩豐字相連的形式。

以下是幾個使用撻伐的例句:

1. 國家決定撻伐犯罪分子,維護社會安甯。

2. 這個組織被政府撻伐,已經無力反抗。

除了撻伐以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或相似的詞彙:

組詞:撻打、撻刑、撻責、讨伐。

近義詞:責罰、懲罰、打擊、讨伐。

反義詞:寬容、原諒、寬恕、寬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