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迎。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賓館告示》:“倘蒙尊客賜顧,請賓館端坐,俟本縣堂事畢,持帖進稟,以便肅迓。”
“肅迓”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肅迓”意為恭敬地迎接,即“恭迎”。“肅”表示恭敬、莊重的态度,“迓”指迎接,二字組合強調迎接時的禮儀性和鄭重感。
單字解析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語,體現對他人的尊重。例如:“賓客至,主人肅迓于門外”,描述主人在門外恭敬迎接客人。
文化内涵
古代禮儀制度中,“肅迓”反映了等級秩序與禮法規範,常見于官方文書或莊重儀式,如《後漢書》提及張衡整頓法度後“上下肅然”,側面體現“肅”的莊重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肅”的筆順、部首等字形信息,可參考新華字典相關頁面。
肅迓(sù yā)是一個表示肅穆、莊嚴的詞語,常用來形容莊重肅穆的氛圍或場面。
肅迓的拆分部首是肀(yù)和辶(chuò)。它共有12個筆畫。
肅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封建禮制。在古代宴會中,迎賓之時,主人會擺設莊重肅穆的場面,以示尊重和重視。
《肅迓》的繁體字形為「肅迓」。
在古代,「肅迓」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西漢時期,「肅迓」的寫法為「肅饁」。但總體而言,指代的意思和莊嚴肅穆的氛圍是相同的。
1. 在婚禮現場,一片肅迓的氛圍洋溢着莊嚴和祥和。
2. 教堂裡敲響的鐘聲,為儀式增添了肅迓的氣氛。
肅心、肅清、肅穆、厲肅、莊肅、莊嚴肅穆等。
莊重、肅穆、莊嚴。
輕浮、隨便、不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