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迎。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賓館告示》:“倘蒙尊客賜顧,請賓館端坐,俟本縣堂事畢,持帖進稟,以便肅迓。”
肅迓是由“肅”與“迓”組成的複合詞,屬古漢語中的敬辭,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語。其核心含義為以莊重恭敬的态度迎接,具體釋義如下:
肅(sù)
迓(yà)
肅迓 =肅(莊重恭敬) + 迓(迎接)
《宋史·禮志》:
“百官肅迓于郊,執禮無怠。”
釋義:百官在郊外莊重迎接(帝王),行禮不懈怠。
《清實錄·雍正朝》:
“遣大臣肅迓敕使于通州。”
釋義:派遣大臣至通州恭敬迎接朝廷使者。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0卷第128頁“肅”字條,第10卷第131頁“迓”字條。
釋義綜合:肅迓為“恭敬迎接”的複合敬語。
參見:商務印書館官網(注:此為《漢語大詞典》官方介紹頁)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中華書局,2014年:第1450頁“肅”字項,第1762頁“迓”字項。
用例解析:強調禮儀性與莊重性。
參見:中華書局工具書庫(注:官網可查詢書目信息)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732頁“肅”字條,第3061頁“迓”字條。
詞源考據:“迓”通“訝”,古迎賓之專字。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權威辭書為準,官網鍊接僅提供書目驗證。)
“肅迓”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肅迓”意為恭敬地迎接,即“恭迎”。“肅”表示恭敬、莊重的态度,“迓”指迎接,二字組合強調迎接時的禮儀性和鄭重感。
單字解析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語,體現對他人的尊重。例如:“賓客至,主人肅迓于門外”,描述主人在門外恭敬迎接客人。
文化内涵
古代禮儀制度中,“肅迓”反映了等級秩序與禮法規範,常見于官方文書或莊重儀式,如《後漢書》提及張衡整頓法度後“上下肅然”,側面體現“肅”的莊重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肅”的筆順、部首等字形信息,可參考新華字典相關頁面。
白雲謡編次避難趨易冰浄不舞之鶴柴木承權淳懿出身蹙損旦宅調說牒啟逢辰風井工笃公家人珪甑裹革函渭化機歡騰魂消魄奪虎穴得子佳木斯绛霄樓郊祼稷饋即照蠲滌舉兵科令狼多肉少冷眼靜看烈山氏勵精求治柳安馬絆靡及木鹽凝一朋讐倩女前榮輕嫚拳曲柔默折步歎悔袒露提胡蘆銅鈔拓邏外籍問斬無垢祥雲瑞氣鹹苦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