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套的意思、俗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套的解釋

[conventional pattern;convention] 世俗的習慣和禮節

不落俗套

詳細解釋

(1).世俗的習慣和禮節。《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元來民間有個俗套,恐怕小兒養不大,常把賤物為名,取其易長的意思,因此每每有‘牛兒’、‘狗兒’之名。”《儒林外史》第四八回:“ 餘大先生 道:‘ 玉 兄,二十年聞聲相思,而今才得一見。我和你隻論好弟兄,不必拘這些俗套。’” 趙樹理 《李有才闆話》七:“ 廣聚 還要講俗套, 老楊 同志道:‘這是制度,不能隨便破壞!’”

(2).陳舊的格調、程式。 茅盾 《鍛煉》二四:“你這房子很幽靜,擺設呢,也還不落俗套。” 巴金 《文學的激流永遠奔騰》:“在藝術上都不甘于蹈襲舊的俗套,而是努力探索。” 韋君宜 《心中的楷模》:“這兩個字用在他身上絕非一般悼文的俗套,正是我心中切實的感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俗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世俗的禮節與習慣
    指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缺乏新意的傳統行為模式或社交禮儀。例如《醒世恒言》中提到民間用賤名為孩子取名以求平安,這種固定做法即屬“俗套”。

  2. 陳舊的模式或程式
    多用于文學、藝術等領域,指重複使用缺乏創新的表達方式或框架。如茅盾評價房屋擺設“不落俗套”,即贊賞其突破了常規審美。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典型例句

  1. 巴金曾提到“不甘于蹈襲舊的俗套”,強調藝術創作需突破常規。
  2. 現代用法如:“他的演講内容新穎,完全擺脫了行業内的俗套”。

“俗套”既指社會約定俗成的刻闆行為,也指缺乏創意的固定模式。其使用涵蓋日常生活到文化創作,核心在于批判機械重複與缺乏個性。理解時可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禮節”或“程式”層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套的意思

俗套是指常見或陳舊的模式、方式或行為。它通常用來形容缺乏創新和個性的事物或言行。俗套可以是一種思維定式,也可以是社會習俗中的一種規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套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亻)和旨字旁(十),其總筆畫數為9。

來源

俗套在古時被稱為“故态”,意為舊有的形式、模式。後來演變為“故套”,指舊事、老規矩。再後來,由于發音的變化,最終演化為現代漢語中的“俗套”。在古代,它指的是大量流傳下來的陳舊習俗和套路。

繁體

在繁體字中,俗套的寫法為「俗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俗套,它的古代寫法為「故慆」。

例句

1. 這個故事用了一些陳舊的俗套,缺乏新鮮感。

2. 不要總是走那些俗套的路線,試試一些全新的創意。

組詞

俗套可以與其他詞組成組合,例如:

1. 俗套文化

2. 俗套說辭

3. 陳舊俗套

近義詞

與俗套意義相近的詞語有:老套、陳詞濫調、陳舊、闆上釘釘、規矩、常規。

反義詞

與俗套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創新、獨特、個性、新鮮、非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