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豺與兕。皆兇獸。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虎豹豺兕,失氣恐喙。”
(2).比喻兇猛的敵人。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獸之窮》:“驅豺兕,授我疆。”
“豺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
比喻義
該詞在文學中多比喻兇殘的敵人或險惡勢力。例如唐代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用“驅豺兕,授我疆”象征擊退強敵、收複疆土()。
文獻例證
戰國時期宋玉《高唐賦》以“虎豹豺兕,失氣恐喙”描繪險惡環境,側面反映其象征的威脅性()。
需注意,現代語境中此詞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學作品中。
豺兕,是一個表示“猛獸”的詞彙。它的拆分部首是犭和巳,其中犭是犬的偏旁部首,而巳是象形字,表示蛇。所以可以看出,豺兕是由犬和蛇組成的。根據筆畫順序的不同,豺兕的筆畫數可以是14畫或15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是諸葛亮所著的一本漢字字典。在繁體字中,豺兕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豺兕的漢字寫法可能是稍有不同的。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它的古代寫法是犴犴蛇,其中“犴”是犬的變形,表示“犬的樣子”。所以可以看出,“豺兕”這個詞在古代有更多強調犬和蛇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使用豺兕的例句:
豺兕悄悄接近獵物,準備進行猛烈的進攻。
根據上下文,可以看出,這裡的豺兕指的是一種兇猛的野獸。
關于組詞,以“豺兕”為首的詞彙比較少見。但是可以通過搭配其他詞彙形成新的詞語,比如“豺兕虎豹”,用來形容兇殘的野獸。另外,還可以用“豺兕般的”來形容某種兇猛的性格或行為。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猛獸”、“兇獸”、“野獸”等來替代豺兕,表示相似的意思。
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溫順”、“馴養”等詞彙來描述與豺兕相反的性格或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