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世俗間繁雜的事務。 元 王恽 《出香奇石》詩:“我久汨俗冗,對之心暫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閨詠》:“如無俗冗,還望再來。” 清 李漁 《憐香伴·齋訪》:“連日有些俗冗,卷子不曾看得,借重年兄的法眼何如?”
(2).庸俗蕪雜。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附錄:“ 萬曆 之季, 李愚公 始以堅蒼驅軟媚, 方孟旋 始以流宕散俗冗,稍復雅正之音,於先正沖穆之度未遑領取。”
“俗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世俗間繁雜的事務
該含義強調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務或繁忙的世俗責任。例如:
形容庸俗蕪雜
多用于文學批評,指内容或風格上的低俗雜亂。例如:
(參考來源:、2、4、8)
俗冗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貶義含義,意思是指言辭低俗、庸俗,或者說冗長繁瑣。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内容低俗、庸俗,缺乏文采或不簡潔。
俗字由“⺙”部首和“失”組成,部首“⺙”表示與草木相關的意思,字形與“谷”相同。總共有9個筆畫。
俗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金文。而繁體字“俗”則多用于台灣和香港等地的漢字書寫中。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俗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秦朝的《說文解字》中,俗字的寫法是以疋為部首,音寫為宿,表示是不正派、不莊重。
1. 論壇上的一些發言越來越俗冗,缺乏深度。
2. 這個電視劇太俗冗,情節拖沓無聊。
組詞:俗态、俗物、庸俗、庸人等。
近義詞:粗俗、庸俗、庸鄙。
反義詞:典雅、簡練、優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