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tters;trammels;chain] 連在一起的成串鐵環,用于束縛人使不能自由行動
(1).連接鐵環成串之物。舊時用作刑具。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 聖保羅 在他的書信裡,說過一句石破天驚的話:‘我為這福音的奧秘,做了帶鎖鍊的使者。’” 艾青 《光的贊歌》四:“他們占有權力的寶座,一手是勳章,一手是皮鞭,一邊是金錢,一邊是鎖鍊。”
(2).比喻所受的束縛、限制。 周6*恩6*來 《恢複生産,建設中國》:“我們的革命要徹底勝利,要把帝國主義加在我們身上的鎖鍊統統去掉。” 馬南邨 《燕山夜話·非禮勿》:“八股文完全是束縛人們的思想,消磨人們的精力的文字鎖鍊,非徹底廢除不可。”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五七’、‘五九’、‘五卅’、‘*********’、‘一二八’的奇恥未雪,現在敵人又準備好一副新的鎖鍊套在我們頭上。”
鎖鍊:鎖鍊。 明 張煌言 《贻趙廷臣書》:“今羈留旅邸,被累賓從,并膺鏁鍊。”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鎖鍊漢語 快速查詢。
“鎖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指用鐵環連綴而成的鍊條,主要用于束縛人的行動。這一用法在曆史上常作為刑具出現。例如:
在現代語境中,常被引申為象征束縛與限制:
需注意: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呈現正反雙重意象——既代表壓迫,也象征突破枷鎖的力量(如中“打斷封建鎖鍊”的表述)。
鎖鍊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由金屬環節組成的鍊條,用來鎖住或束縛物體的工具或裝置。
鎖鍊的拆分部首是金,共有13個筆畫。
鎖鍊一詞最早源自于古代文獻《詩經·豳風·谷風》中的一句詩:“鎖臼甕牖,畀(bì)上下土。”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代金屬制成的鍊條。
“鎖鍊”的繁體字為「鎖鍊」。
古代在字形上有所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收錄的異體字「鎻」和「鏈」可用來表示“鎖鍊”的意思。
1. 他用鐵鍊制造了一條堅固的鎖鍊。
2. 這條鎖鍊将這兩塊石頭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囚鎖、鐵鍊、鎖頭
鍊條、鐵鍊、鋼鍊
解鍊、解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