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鳥獸細毛制成的衣飾。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一:“ 滿剌加哈烈 出鎖袱,一名梭服,鳥毳為之,紋如紈綺。今 閩 中最多,價不甚高,非羽紗羽緞比。”
“鎖袱”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鎖袱(拼音:suǒ fú)指用鳥獸細毛制成的衣飾。其名稱中的“袱”本義為包裹衣物的布單(如“包袱”),而“鎖”可能引申為細密編織的工藝特征。
清代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一記載:“滿剌加哈烈出鎖袱,一名梭服,鳥毳為之,紋如紈綺。” 說明鎖袱曾是外來織物,以鳥獸絨毛為原料,紋理類似絲綢,但價格較低,與羽紗、羽緞等高檔面料有别。明清時期,福建地區産量較高。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更多見于古籍或方言。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香祖筆記》等清代文獻。
《鎖幅》是一個詞語,其意思是用以鎖定和保護書畫作品的帛帳。
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钅”、“幅”,其中“钅”為“金”的意思,表示與金屬有關;“幅”是指畫幅的意思,表示與畫作有關。總共的筆畫為14畫。
《鎖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繪畫保護方法。在古代,繪畫作品常常被視為寶貴的藝術品,并被收藏家和文人雅士所珍視。為了防止這些畫作被損壞或竊取,人們會使用帛帳來覆蓋和保護畫作,而這些帛帳通常會用鎖具固定。因此,人們習慣性地稱這種用以鎖定和保護書畫作品的帛帳為《鎖幅》。
在繁體字中,使用的是「鎖幅」來表示《鎖幅》。
古時候,對于《鎖幅》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鎖伏」,其中「伏」表示覆蓋或保護之意。另一種寫法是「鎖幅」,與現代簡化字形相同。然而,不論使用哪一種寫法,都能夠準确地表達《鎖幅》這個詞的意義。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位書法家正在用《鎖幅》保護他珍貴的書法作品,以防止它們受到損壞。”
與《鎖幅》相關的詞語包括:帛帳、保護、畫作、珍貴等。
《鎖幅》的近義詞是「封幅」,它們都表示用來保護畫作的帛帳或物品。而反義詞則沒有一個具體的詞語與之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