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wn; possess]∶占有,有支配權
這些都歸你所有
(2) [all things]∶占有的東西
盡其所有
(3) [all]∶全部,一點也不剩下
貢獻我所有的力量
他所有的抱負、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筆勾銷——《阿Q正傳》
(1).領有,占有。《北史·慕容紹宗傳》:“ 神武 仍加恩禮,所有官爵并如故,軍謀兵略,時參預焉。” 毛6*澤6*東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6*産6*黨》:“把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
(2).指領有的東西。《孟子·公孫丑下》:“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無是公 言天子 上林 廣大,山谷水泉萬物,及 子虛 言 楚 雲夢 所有甚衆,侈靡過其實,且非義理所尚。”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一:“﹝ 薊子訓 ﹞曰:‘遠來無所有,示緻微意。’”《紅樓夢》第十三回:“ 賈珍 拍手道:‘如何料理!不過盡我所有罷了!’” 徐遲 《財神和觀音》:“從社會生活的最大的企業到人民生活中最小的一隻繡花針……全是他自己的所有。”
(3).尚有。《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懊侬歌》:“ 江陵 去 揚州 ,三千二百裡。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4).整個;全部。《水浒傳》第八五回:“﹝ 宋江 ﹞指着 盧俊義 説道:‘兄弟,所有 宋 朝賞罰不明,姦臣當道,讒佞專權,我已順了 大遼 國主。’” 艾青 《黎明的通知》詩:“打開所有的窗子來歡迎;打開所有的門來歡迎。”
(5).有個。《五代史平話·漢史上》:“所有 成保 幼小,叔叔若可收留,幸為養他成丁。”《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十八:“所有 建寧 太守 雍闓 ,乃 漢 朝 雍齒 之後,先祖曾為 什方侯 ,今結連 孟獲 造6*反。”《水浒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此間有三個村坊結并,所有 東村 李大官人 ,前日已被 祝彪 那廝射了一箭,見今在莊上養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所有漢語 快速查詢。
“所有”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維度含義的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和《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其核心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一、形容詞性用法 表示事物整體的領屬關系,構成“所有+名詞”結構,如“所有書籍已消毒”。該用法強調事物從屬于特定主體的屬性,《新華詞典》指出這種結構常與“的”字連用,構成“所有的”句式。
二、名詞性用法 指代被擁有事物的總和,常見于“傾其所有”“公私所有”等表達,《漢語大詞典》将其界定為“占有物的集合體”。此義項多用于法律文書或正式場合,如物權法中的“處分所有”。
三、動詞性用法 文言色彩較濃,表“占有、歸屬”的動作過程,《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例舉《史記·商君列傳》“代田之所有”即為“占據田地”之義。現代漢語中該用法多保留在成語中,如“據為己有”。
四、副詞性用法 作為範圍副詞表示總括,與“全部”“完全”構成同義替換關系。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分析的句式:“所有參會者均須籤到”,此處強調無例外性。
該詞彙的曆時演變可追溯至先秦文獻,《說文解字》釋“所”為“伐木聲”,後引申為處所;“有”從“又(手)”持肉,本義為持有,二者合成後産生現代複合語義。
“所有”是一個漢語常用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表示全部範圍
指某個範圍内全部的人、事物或現象,強調無例外。
例:所有學生都通過了考試 → 強調「全體學生無一例外」。
表示歸屬關系
指某事物屬于特定對象,常與“的”連用。
例:這是公司的財産 → 說明財産歸屬于公司。
名詞性用法
可單獨作名詞,指代擁有的東西。
例:他傾其所有幫助朋友 → “所有”代指擁有的資源。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
邊封避趨鄙識不到家不好意思寵攜愁黯黯大謀單句倒卷德容言功冬米恩命放臂芳草天涯放之四海而皆準凡形罰約風隊宮貂裹金和神國鴻陣華蕚回覩葷臊火頭軍搢铎禁絶積怒近于巨型口鋒蝰蛇狼牙修兩腳野狐量子力把詈獵師而哭虎俪祉綿野蜜丁密友攀隮品齊卻行求前容光剩欲使喚事理誓泉之譏天啟銅鳳外篇危軀畏隹吳撥四險忌骁桀小歲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