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vial;trifling] 繁多而細小
瑣細的家務
(1).瑣碎,細小。 唐 杜甫 《北征》詩:“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 宋 蘇轼 《東坡志林·爾朱道士煉朱砂丹》:“﹝道士﹞客於 涪州 ,愛其所産丹砂,雖瑣細而皆矢鏃狀。”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倘若别的皇帝,一般瑣細問題大可不問。”
(2).指瑣碎、細小的事物。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夫所謂直筆者……非謂絲毫必録,瑣細無遺者也。” 宋 陸遊 《讀<老子>次前韻》:“平生好大忽瑣細,焚香讀書戶常閉。” 茅盾 《動搖》三:“﹝ 方太太 與 陸慕遊 ﹞于是開始了家常的瑣細的問答。”
“瑣細”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事物或事務的繁雜、細小且不重要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瑣細”強調事物的細小且繁雜性,常用于描述需要耐心處理的次要事務。其含義在古今語境中保持一緻,多含輕微貶義,暗示可能分散精力或缺乏重要性。
瑣細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繁雜、不重要、無關緊要或者細節複雜的特點。它常常用來描述瑣碎的事情或瑣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喜歡糾結小事的性格。
瑣字的部首是玉(玊),整個字共11畫。
瑣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中,它由“玉”和“足”組成。其中,“玉”表示寶貴稀罕的東西,而“足”在古代代表了繁多、衆多的意思。瑣字的形狀在古時候表示的是一根串起的珠飾,因此也帶有“瑣碎”的含義。
繁體字“瑣”保留了瑣字的意思,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字形稍有變化,右邊多了一個“石”的部分。
在古代,瑣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它的字形為“玊足”或“足玊”,形狀更加古樸。
1. 這個任務太瑣細了,需要耐心處理。 2. 他總是為一些瑣細的事情糾結不已。
瑣事、瑣碎、瑣細化、瑣屑等。
細小、繁瑣、微小、纖細。
重要、重大、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