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book] 要用放大鏡才能閱讀的非常小的書
縮微書是采用光學縮微技術将原始文獻按比例縮小制作的特殊載體出版物,主要用于長期保存珍貴文獻。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核心特征是通過攝影技術"将文字、圖像等按比例縮小制成膠片或卡片",屬于特種文獻保存形式。
中國國家圖書館文獻保護中心指出,縮微書制作需遵循ISO 6199标準,縮微比例通常為1:15至1:24,采用銀鹽膠片可達到500年以上的保存期限。該技術自1930年代起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率先應用于古籍保護,我國于1985年成立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系統推進該項工作。
在應用場景方面,縮微書主要服務于檔案機構與科研單位。《檔案學通訊》2023年刊文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完成12萬種古籍的縮微化處理,包括《永樂大典》等珍貴文獻的搶救性保護。這類載體具有防篡改、抗電磁幹擾等特性,被司法機構采納為法定證據保存形式。
“縮微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指體積極小、需借助放大鏡等工具才能閱讀的書籍,常見于特殊印刷技術或文物保存領域。拼音為suō wēi shū,英文對應“microbook”。例如,通過電子或激光技術将原書縮拍至四十八分之一大小的膠卷版本也屬于縮微書範疇。
在文學語境中,該詞可比喻内容精煉、寓意深遠的短篇作品,如哲理性散文、短篇小說或對話等。這種用法強調“濃縮精華”的特點,與“長篇大論”形成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文學應用,可參考相關領域的專業資料。
八股文碧洞鄙昧泊栢持齋把素齒胄大夢初醒谠謀雕龍狄酪窦窖碓屋恩戚附纏符效腐餘高不成,低不就管絡古愁國富民強花呢宦囊畫刹精強力壯進圖計辟九緯鹫章蠲省軍略局套沮陷牢監牢燭冷不丁練禫裂變玟砧牧笛前天清嘉秋料筌罤睿後喪膽亡魂騷擾曬田生死線壽康順聖四方八面索秘添枝接葉旺季畏匡無裨舞旋笑嗔銷行喜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