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璅猥”。庸俗卑微。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辛部·莊嶽委談上》:“自薦紳先生,鄙其璅猥,存而莫論。”
“瑣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uǒ wěi,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瑣猥”強調事物或言行的雙重特性(瑣碎+低級),與側重個體形象的“猥瑣”和涉及違法行為的“猥亵”不同。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混淆。
“瑣猥”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瑣碎、不重要、不值一提的事物或行為;也可以指粗俗、下流、不雅的言談或行為。
“瑣猥”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王”字的上部“玉”,右邊是“韋”字的上部“丷”。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玉”(5畫)和“韋”(6畫)。
“瑣猥”一詞的來源比較模糊。根據漢語詞典的記載,它最早出現在《隋書·忠誠傳》:“不敢妄死以剖證之,略述其狀,略取其語,将慰亂卒之心,猶惴惴于瑣猥之心。”這裡的“瑣猥”指的是小事瑣碎的心情。
“瑣猥”的繁體字為“瑣猥”。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以使用“亻”代替“人”字部,所以有些古書中會将“瑣猥”寫成“王丷丸”,表示部首的寫法有所不同。
1. 他整天隻注意一些瑣猥的細節,卻從來不關心大局。
2. 在重要場合,不應該說一些瑣猥的話題。
1. 瑣猥事:指瑣碎、不重要的事情。
2. 瑣猥人:指言行粗俗、下流的人。
3. 瑣猥話:指粗俗、下流的言談。
1. 瑣碎:形容瑣細微小、不值一提。
2. 瑣碎:跟“瑣碎”意思相同,多用于台灣地區。
3. 鄙俚:形容言談、行為粗俗、低級。
1. 重要:與“瑣猥”相對,指重大、有價值的事物。
2. 高雅:與“瑣猥”相對,指優雅、文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