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暮天寒的意思、歲暮天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暮天寒的解釋

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歲暮天寒”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年底時節的寒冷景象,通常用來描繪冬季歲末的嚴寒氣候。拼音為suì mù tiān hán。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歲暮天寒,且歸休息,以俟再舉可也。”,原指軍事行動因嚴寒暫停,後引申為對年末寒冷氣候的描述。

  3. 用法與特點

    • 語境: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描述自然景象,也可隱喻環境或處境的嚴酷。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明确褒貶之分。
  4. 例句與延伸

    • 古籍例句:“歲暮天寒,京師巨大的城池被妝點成了一片素白。”
    • 現代用法:可形容冬季的嚴寒,如“歲暮天寒,北風凜冽,行人匆匆”。
  5. 補充說明
    “歲暮”指一年末尾(農曆十二月),“天寒”強調氣候寒冷,二者結合既點明時間又突出環境特征。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東周列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歲暮天寒》的意思

《歲暮天寒》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隨着歲末的臨近,天氣變得寒冷。它用于形容冬季的臨近或者寒冷的天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歲暮天寒》這個詞的部首拆分是:“歲”(shǔi),暮(mù),天(tiān),寒(hán)。

它的總筆畫數是:“歲”(11畫), “暮”(14畫),“天”(4畫), “寒”(12畫)。

來源

《歲暮天寒》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贈行人詩序》:“夜出太古,歲暮天寒。”後來成為成語,一直流傳至今。

繁體

《歲暮天寒》的繁體字為“歲暮天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是對于《歲暮天寒》這個成語來說,其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農田裡的莊稼已經全部收割完畢,隻剩下幾片垂黃的禾苗,歲暮天寒,農民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種田準備。

2.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詩:“歲暮天寒無賴近,烘雲托月又重湖。”形容了冬季的寒冷和湖面的冰涼。

3. 路邊的小賣部裡擺滿了各種冬季用品,人們紛紛進去購買,因為歲暮天寒,人們需要更多的保暖物品。

組詞

歲季、寒冷、天氣、季節、天暖等。

近義詞

歲末寒潮、冬天寒冷、天寒地凍、寒冬臘月等。

反義詞

春暖花開、夏日炎炎、秋高氣爽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