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依照自然的次序。《莊子·則陽》:“隨序之相理,橋運之相使,窮則反,終則始,此物之所有。” 成玄英 疏:“夫四序循環,更相治理;五行運動,遞相驅役。物極則反,終而復始,物之所有,理盡於斯。” 陸德明 釋文:“隨序:謂變化相隨有次序也。”
“隨序”是一個中文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指按照一定順序進行,不混亂次序。該詞強調事物的規律性和條理性,常用于描述遵循既定規則或自然規律的行為模式。
詳細解釋
源自《莊子·則陽》:“隨序之相理,橋運之相使,窮則反,終則始,此物之所有。” 成玄英疏注稱“四序循環,更相治理”,即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五行運動均體現有序循環的特性。因此,“隨序”不僅指人為安排的次序,更包含順應自然規律的哲學内涵。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但“隨序”更側重自然或既定次序的不可逆性。其反義可理解為“亂序”“僭越”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如《莊子》原文)或不同注釋家的解讀,可參考、3、6等來源。
《隨序》是指在文學作品或書籍中,附在正文之後的一篇短文,一般用來概括或評述全文的主題、内容或情節。它是對作品的補充說明或評論。
《隨序》這個詞的部首是“阝”(阜)和“龍”(龍部),總共9個筆畫。
《隨序》一詞最早出現在宋朝文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用來形容在事件或事物之後所附帶的文字或評論。
《隨序》的繁體字為「隨序」。
古代漢字典中,《隨序》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形态基本上保持一緻。
1. 他在《紅樓夢》的《隨序》中表達了對作者創作用意的贊美。
2. 隨序是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隨筆、隨波逐流、隨意、隨同、隨風飄舞
序文、序言、導言、評論
正文、本文、實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