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狎的意思、傲狎的詳細解釋
傲狎的解釋
傲慢侮狎。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愛惠分篤,雖傲狎不離。”
詞語分解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狎的解釋 狎 á 親近而态度不莊重:狎侮。狎弄。狎昵。狎客(嫖客)。 習慣。 更替。 擁擠:車騎并狎。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傲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ào xiá(注音:ㄠˋ ㄒㄧㄚˊ),由“傲”和“狎”兩個語素構成,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傲慢且輕慢 的态度,即對他人既表現出高傲自大,又帶有不莊重的狎昵或侮弄行為。
- “傲”指自高自大、輕視他人(如“傲慢”“傲骨”);
- “狎”指親近而不莊重,甚至帶有戲弄意味(如“狎昵”“狎侮”)。
-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劉劭的《人物志·八觀》:“愛惠分篤,雖傲狎不離。”
此句意為:若雙方情感深厚,即使一方态度傲慢輕慢,關系仍能維系。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矛盾的态度,如上級對下屬、朋友間因地位差異産生的倨傲與狎昵并存的行為。
- 情感色彩
含貶義,強調對他人的不尊重。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對特定人物性格的分析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其用法,可參考《人物志》相關注解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傲狎》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形容人态度傲慢,對他人冷嘲熱諷。它的拆分部首是“士”和“犬”,部首“士”表示人類,“犬”表示狗,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義字。在《康熙字典》中,它被歸類到“火”部,總筆畫數為13。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紅樓夢》一書中,是作者曹雪芹創造的詞語。
《傲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至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細微的差異,但我無法給出确切的信息。
以下是幾個使用《傲狎》的例句:
1. 他對下屬總是傲狎不遜,沒有一點謙虛之心。
2. 她的言辭傲狎刻薄,無論對誰都态度惡劣。
3. 這個人的傲狎态度讓他失去了很多朋友和機會。
一些與《傲狎》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傲慢:形容态度高傲自大的人。
2. 傲視:表示看不起别人,擡高自己。
3. 傲然:意味着自豪而驕傲。
而一些類似或相反的詞語有:
1. 謙遜:相對于傲慢而言,表示謙虛、謙卑。
2. 和藹:與傲狎相反,表示友善和藹。
3. 逆來順受:與傲慢相對,表示順從或忍受他人的冷嘲熱諷。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