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隨波逐浪的意思、隨波逐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隨波逐浪的解釋

(1).隨着波浪飄蕩。《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四面八方,大水驟至;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我在 渤海 裡打魚,遇着海風把我吹出了大海,我便隨波逐浪,晝夜漂流。”

(2).颠沛貌。 唐 白居易 《浪淘沙》詞之六:“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生還有幾家?”

(3).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明 唐順之 《答呂沃州書》:“蓋世人病痛,多緣隨波逐浪,迷失真源。”《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這樣沒主意,隨波逐浪的人,不打他更打那個?”

(4).謂同行同止。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隨波逐浪”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uí bō zhú làng,其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基本含義

  1. 字面本義
    指隨着波浪飄蕩起伏,形容事物或人受外界環境影響而被動行動。例如《三國演義》第七四回提到:“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

  2. 引申含義
    比喻人缺乏主見,盲目跟隨潮流或他人意見,與“隨波逐流”同義。例如明代唐順之《答呂沃州書》批評“世人病痛,多緣隨波逐浪”。


詳細解釋

  1. 動态描寫

    • 可形容颠沛流離的狀态,如唐代白居易《浪淘沙》中“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西還有幾家”。
    • 也可指物理上的漂流,如郭沫若《高漸離》中的“晝夜漂流”場景。
  2. 行為傾向

    • 貶義色彩明顯,常指無原則地附和主流,如《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批評“沒主意”之人。
    • 中性用法中,也可表示“同行同止”,強調行動的一緻性。

使用場景與感情色彩


補充信息


如需更全面的出處和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隨波逐浪》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隨波逐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追隨潮流、隨波逐流的意思。它由三個漢字組成:隨、波、逐。其中,隨的部首是辶,拼音是sui2,總筆畫數為8;波的部首是水,拼音是bo1,總筆畫數為8;逐的部首是辶,拼音是zhu2,總筆畫數為11。

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隨波逐浪》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中的用法。繁體字“隨波逐浪”與簡體字相對應,表示了追隨潮流、順勢而為的意思。在古代,它也可以用不同的寫法,比如“隋波逐浪”或“隨波逐漂”。

例句

1. 他不是個有主見的人,總是隨波逐浪。

2. 她不想過平凡的生活,而是想隨波逐浪,嘗試新的事物。

組詞

隨心所欲、逐步前進、逐漸增加。

近義詞

隨波漂流、順應潮流、從衆行事。

反義詞

抗拒潮流、獨立思考、頂着浪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