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鑽燧所生的火。《淮南子·時則訓》:“服八風水,爨萁燧火。” 高誘 注:“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唐 孫昌胤 《清明》詩:“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清 唐甄 《潛書·用賢》:“博而求之,如燧火源泉,不可勝用。”
(2).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幽褒姒》:“諸侯悉至而無寇, 褒姒 乃大笑, 幽王 欲悅之,數為舉燧火。” 明 尹耕 《秋興》詩之一:“ 薊門 千裡接 雲中 ,燧火清宵警報同。”
“燧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鑽燧取火
指通過敲擊燧石(古代取火工具)産生的火種,是人類早期人工取火的方式。例如《淮南子·時則訓》提到“爨萁燧火”,高誘注“取萁木燧之火炊之”。唐代孫昌胤《清明》詩中“燧火開新焰”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邊防烽火
古代用于邊防報警的煙火信號。如漢劉向《列女傳》記載周幽王“舉燧火”召集諸侯,明代尹耕詩中“燧火清宵警報同”也印證了這一用途。
“燧火”既承載古代生産與軍事功能,也在語言發展中衍生出抽象比喻和文化符號意義。若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淮南子》《列女傳》等古籍。
燧火(sui huǒ)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燧”是由火和隹兩個部首組成,火是指燃燒的火焰,隹代表了一種鳥類,而燧表示了用來打火的器具;“火”則是象形字,表示着燃燒。
燧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指的是一種古代用來取火的器具,在古代,火種的獲取和儲存對人們而言非常重要,它是烹饪食物、取暖照明等生活必需品。燧火器具使用法簡便,隻需要兩塊特定的石頭進行磕擊,就可以産生火花,并點燃燃料。燧火作為古代的一種火種取火工具,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在繁體字中,“燧”字的字形與簡體字相似,保留了火和隹兩個部首。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燧”字的字形有所不同,它是以火字旁和塊字旁合并構成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燧火”使用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燧火”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綜上所述,燧火是古代用來取火的一種器具,它使用兩塊石頭進行磕擊來産生火花,并點燃燃料。燧火是人類曆史上重要的火種取火工具之一,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有所不同。使用燧火可以點燃篝火、竈火等。它的近義詞有燃燒、點燃,反義詞有熄滅、撲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