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夙構 ”。謂事先拟就或備好。 唐 孟棨 《本事詩·嘲戲》:“ 元一 夙搆,貴欲辱臣。” 明 楊慎 《升庵詩話·箕仙詩》:“ 正德 庚辰,有方士運箕賦詩,隨所限韻,敏若夙構,而語不凡。”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關節狀元》:“上意必欲得淵博之士,然非夙搆,不能詳對。”《清史稿·災異志三》:“ 康熙 三年六月, 盧龍 灤河 溢,湧出材木無算,時修 清節祠 ,適所用,有如夙搆,人鹹驚異。”
“夙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事先拟就或備好”,常用于形容預先構思或準備好的事物,尤其在文學創作或計劃籌備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夙搆”同“夙構”,其中“夙”指“早、預先”,“搆”通“構”,意為“構思、建立”。合起來即“預先構思或準備”。例如《清史稿》記載修清節祠時,材料“有如夙搆”,即形容木材像是提前備好一般。
字詞解析
文獻用例
近義詞
該詞的直接近義表達為“夙構”,其他類似詞彙包括“預謀”“先制”等,均含提前規劃之意。
此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可通過具體語境靈活表達“預先籌劃”的概念。
夙搆(sù gòu)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早年的不足”或“早年的缺憾”。夙指的是早年、年少,搆表示不足、缺憾。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年輕時所遺憾的事情或不完善的一面。
夙搆由兩個部首組成,夙是從夕(左邊)和日(右邊)兩個部首組成,搆是由手(左邊)和扌(右邊)兩個部首組成。夙的拼音為sù,搆的拼音為gòu。夙的筆畫數為3,搆的筆畫數為14。
《夙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是漢代司馬遷所寫的一篇自序。這個詞語在古代文學和史書中被廣泛使用,用來表達人們年輕時的遺憾和不足之處。
夙搆的繁體字為「夙構」。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夙搆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部首的書寫方式上,夙可能會寫成「日夕」,搆可能會寫成「扌手」。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古代字體和書寫規範的差異導緻的。
1. 他的夙搆是沒有機會上大學,所以一直在努力工作。
2. 她在年輕時犯下的錯誤成為了她夙搆的心結。
夙搆是一個獨立的詞語,沒有常見的由它衍生的組詞。
夙搆的近義詞包括:早年遺憾、早年缺憾、青年時的不足等。
夙搆的反義詞可以是:長進、成就、成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