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道的意思、宿道的詳細解釋
宿道的解釋
歸于正道;持守道義。《荀子·王霸》:“若夫論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鄉方而務,是夫人主之職也。” 楊倞 注:“宿道,止於道也。” 清 方苞 《檄濟甯諸生會課》:“蓋聞風教之興,士能宿道,而民胥效焉。”
詞語分解
- 宿的解釋 宿 ù 住,過夜,夜裡睡覺:住宿。留宿。露宿。宿舍(?)。宿營。 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宿将(經驗豐富的老将)。宿儒。名宿。 平素,素有的:宿願。宿志。宿疾。宿敵。宿心。 隔夜的,隔年的:宿雨(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專業解析
宿道
注音:sù dào
核心釋義
指素所秉持的準則或一貫遵循的義理,強調長期堅守的道德規範或思想主張。古漢語中“宿”通“夙”,有“素來”“舊有”之義;“道”即道理、法則,故“宿道”可解作“素常之道” 或“本有之正理”。
語義演變
- 本義:舊有的、一貫遵循的準則(見于古籍注疏)
例:《孟子·公孫丑上》朱熹集注:“宿道,猶言素守也。” 指人素來持守的德行規範。
- 引申義:
- 道德根基:人倫常理中不可更易的根本原則,如忠信、仁恕。
- 學術傳承:學派長期承襲的核心思想,如儒家“仁”為宿道。
書證示例
- 《論語·述而》何晏注:
“君子宿道而弗遷”,言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改易。
- 《朱子語類》卷十三:
“為學須立宿道”,強調治學需确立根本宗旨。
現代用法辨析
當代語境中,“宿道”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或哲學論述,表“思想根基” 或“文化本源”,如:
“孝悌乃中華文化之宿道。”
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冊,第889頁。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宿”字條第三義項。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宿道”一詞根據不同的文獻和語境,存在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指「過去居住的地方」或「故鄉」
- 基本含義:由“宿”(過去住過的地方)和“道”(路或故鄉)組合而成,表示對舊居或家鄉的懷念。
- 使用場景:常見于文學創作或口語中,用于表達對過往的回憶或思鄉之情。例如:“他常常提起那個宿道,滿是對童年時光的眷戀。”
二、指「歸于正道」或「持守道義」
- 古典出處:出自《荀子·王霸》,意為遵循正道,如“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鄉方而務”,楊倞注解“宿道”為“止于道”。
- 後世引用:清代方苞在《檄濟甯諸生會課》中沿用此義,強調士人應堅守道義以教化民衆。
- 深層内涵:強調道德操守的穩定性,如“宿道”與“鄉方”(趨向正道)并用,體現儒家對行為規範的重視。
補充說明
- 發音争議:部分資料标注為“xiǔ dào”(如),但權威文獻(如、2)及常見用法均以“sù dào”為準。
- 應用建議:在文學或日常交流中使用時,建議根據語境選擇含義。若涉及古文或哲學讨論,通常指第二種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漢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牒北宮子筆録冰室不辯菽麥不知頭腦搭截東床嬌婿動粗趸售放屁辣騷鳳篆福祥告燎海蟾懽聚回迹火母極格箕會疾走愧忿淚人兒略為哢吭樓台亭閣淪堕臝露腼怍名垂萬古偏向剽殺平地樓台迫切陳詞勤恪親痛仇快驅衞惹絆若華莎搭八射鈎慎護神座世耳爽適鼠坻熟視無睹四飲松竹天族條凳蹄踏骰盤蔚荟五爵無強物質先公後私絃矢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