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送喪。《南齊書·顧憲之傳》:“俗諺雲:‘ 會稽 打鼓送卹, 吳興 步檐令史。’”《南史·顧憲之傳》作“送恤”。
見“ 送卹 ”。
“送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òng xù(注音:ㄙㄨㄥˋ ㄒㄩˋ),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含義
指送喪行為,即護送靈柩或參與葬禮。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出現,如《南齊書·顧憲之傳》記載的俗諺:“會稽打鼓送卹,吳興步檐令史”,其中“送卹”與“送恤”相通。
字義分解
相關辨析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方言表述,需結合語境理解。
總結來看,“送恤”是古漢語中描述送葬活動的詞彙,融合了護送行為與哀悼情感的雙重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用例,可參考《南齊書》《南史》等文獻來源。
《送恤》是一個成語,主要指的是向有罪者赦免罪行或免除刑罰,給予寬恕和原諒。
《送恤》由“辶”和“心”兩個部首組成,辶表示走相關的意思,心表示與感情、内心相關的意思。
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送恤》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陳留王列傳》中,記載了漢哀帝時期,陳留王劉協因政敵的陷害,被被************,而哀帝決定賜予他赦免,使其免遭刑罰。
《送恤》的繁體字是「送恤」。
在古時候,「恤」的寫法較為複雜,由三個部分組成。上部分為「耳」,表示耳朵;中間部分為「心」,表示心;下部分為「日」,表示太陽。整個字形象地表示着陽光普照、和藹慈祥的樣子。
1. ************人決定"送恤"那些因犯罪被判刑的人,以緩解其罪責。
2. 這位老師總是能夠理解學生的困難,對他們非常慈悲,就像是在"送恤"他們一樣。
1. 赦免:指免除罪行或刑罰。
2. 寬恕:指寬容原諒他人的過錯或錯誤。
3. 原諒:表示對他人的過錯或錯誤表示寬容和接納。
1. 恕罪:指諒解并原諒他人的過錯或錯誤。
2. 寬宏:表示對他人過失或錯誤表示寬容,不計較。
責罰:表示對違法或犯罪行為予以懲罰或處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