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慫恿。從旁勸說鼓動。傱,通“ 慫 ”。《漢書·禮樂志》“般傱傱” 顔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音人相傱勇作惡。”
“傱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傱勇》是一個漢字,它的意思是指勇敢、勇猛、英勇。這個詞的出現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行為非常勇敢,有堅定的勇氣和決心去面對困難、挑戰和危險。
根據《康熙字典》,《傱勇》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亻”和“力”,其中“亻”表示人,而“力”表示力量、勇氣。
根據筆畫順序,《傱勇》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2。
《傱勇》一詞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一個詞語,它最早出現在《南史·劉勰傳》中。它是由古代文人用于描述那些有勇氣、有膽識的人或行為的詞彙。
《傱勇》的繁體字為「傱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傱勇」的構字方式與現代相似。在古籍中,這個詞的寫法有時會略有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保持一緻。
1. 他在危險的時候展現出了傱勇的精神。
2. 這支隊伍的每個士兵都表現出了傱勇的勇氣。
3. 他的傱勇行為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傱勇士氣
2. 傱勇精神
3. 傱勇行為
1. 英勇
2. 勇敢
3. 豪勇
膽小
懦弱
怯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