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岔道。 李準 《大年初一》五:“裡邊拐好多彎子,還有很多叉道。”
(2).歧途。喻錯誤的道路。《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一些在前進路上,一度走了叉道的人們,又重新歸入了革命隊伍。”
“叉道”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本義:岔道
指道路中分出的另一條分支路徑,常見于描述複雜地形或需要選擇方向的情境。例如,李準在《大年初一》中提到“裡邊拐好多彎子,還有很多叉道”,即通過具體場景強調了道路的分支特性。
比喻義:歧途
引申為偏離正确方向的錯誤道路,多用于抽象語境。如《人民文學》1981年所述:“一些在前進路上,一度走了叉道的人們,又重新歸入了革命隊伍”,這裡“叉道”比喻人生或事業中的錯誤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叉道”與“岔道”常被混用,但“叉”更強調分叉的動作或形态,而“岔”更側重于路徑的分支。實際使用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叉道》 是一個名詞,常用來形容道路、路線或者盡頭分為兩條或多條的路口。
《叉道》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分”和“車”的兩個部首。其中,“分”是該字的左部分,“車”是該字的右部分。
它的筆畫數為6畫,其中“分”的部分占3畫,“車”的部分占3畫。
《叉道》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一個詞,它的含義可以通過字面意思來理解。就像我們在路上看到的叉路口一樣,它是由一條道分成兩個或多個方向。
繁體字中,“叉道”可以寫作“叉道”。
在古代漢字中,《叉道》可以寫作“叉”+“途”。其中,“叉”的形狀與現代漢字相似,而“途”的寫法略有不同。
1. 他沿着叉道向左轉,繼續前行。
2. 來到叉道口,我猶豫了一下,最終選擇了右側的路線。
叉路、叉腰、叉燒、叉手、叉汽車等。
岔道、分叉口、交叉口。
直道、單行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