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松為門;前植松樹的屋門。 唐 王勃 《遊梵宇三覺寺》詩:“蘿幌栖禪影,松門聽梵音。” 宋 陸遊 《書懷絕句》之一:“老僧曉出松門去,手挈軍持取澗泉。” 清 黃鷟來 《秋日雨晴》詩:“松門落葉深,竹徑寒香靜。”
(2).指 松門山 。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清一統志·江西南昌府一》:“ 松門山 在 新建縣 北二百十五裡。《寰宇記》:‘其山多松,北臨 大江 及 彭蠡湖 。山有石鏡,光明照人。’”
(3).指 松門峽 。 唐 杜甫 《返照》詩:“荻岸如秋水, 松門 似畫圖。” 仇兆鳌 注:“《十道志》:‘ 松門峽 ,在 夔州 。’”
“松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以松為門的屋門
指用松樹作為門扉,或門前種植松樹的居所,常見于詩詞描繪的隱逸場景。例如:
地理名稱
墓門的代稱
因松樹常植于墓地,古人以“松門”借指墓門,象征肅穆與永恒。
“松門”在古詩文中多營造幽靜、禅意的氛圍,如清·黃鷟來《秋日雨晴》中“松門落葉深,竹徑寒香靜”,體現隱逸生活的超脫感。
提示:若需具體詩句出處或地理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清一統志》等文獻。
松門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木和門,共有11個筆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祭祀活動中的一種門形建築物,以松木制成,所以稱為松門。
松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鬆門。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松門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隻是筆畫的形狀和結構有一些差異。
例句:
1. 庭院中的松門迎風搖曳,宛如仙境。
2. 他輕推松門,邁步踏入寬敞的大廳。
松門的近義詞包括蓖、柤、驿門。
1. 蓖:指松木制成的門。
2. 柤:也是指松木制成的門。
3. 驿門:古代官署或驿站的門,因常用松木制成而得名。
松門的反義詞是緊閉的門。
緊閉的門指的是關閉得很緊,不可進出的門。
以“松門”為中心詞,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松門石:指門兩側的石柱。
2. 松門鳳:比喻有才華、有風度的女子。
3. 松門寺:以松木制成的寺廟、寺院。
4. 松門館:以松木為門的旅館、酒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