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松陵的意思、松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松陵的解釋

(1). 吳淞江 的古稱。為 太湖 支流三江之一,由 吳江縣 東流與 黃浦江 彙合,出 吳淞口 入海。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 唐 皮日休 《松江早春》詩:“ 松陵 清浄雪初消,見底 新安 恐未如。”參見“ 松江 ”。

(2). 吳江縣 的别稱。 宋 姜夔 《過垂虹》詩:“曲終過盡 松陵 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吳江縣》:“ 吳江縣 ,府東南四十五裡,東北至 松江府 …… 唐 曰 松陵鎮 。 乾寧 二年, 楊行密 與 錢鏐 相攻,設砦於此,屬 松江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松陵"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以下解析綜合權威辭書及文獻記載:

一、古地名(核心釋義)

指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古稱。該名稱源于漢代,因當地有"松陵鎮"(今屬吳江區)而得名,後成為吳江的代稱。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松陵"詞條釋:"地名。即今江蘇吳江。唐陸廣微《吳地記》:'松陵鎮,漢舊縣。'宋設松陵驿,明、清為吳江縣治。"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載:"松陵,江蘇吳江縣之别稱。"

二、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常作為江南水鄉的象征意象,尤以唐代詩人陸龜蒙、皮日休唱《松陵集》聞名,後世文人多以此指代吳地風物。

來源依據:

《全唐詩》卷六百二十五載陸龜蒙《松陵集·序》:"遂以'松陵'為名,志吳地也。"

《辭源》(修訂本)注:"皮日休、陸龜蒙唱和詩集名《松陵集》,因吳江别名松陵。"

三、現代地理實體

  1. 行政區劃:蘇州市吳江區下轄"松陵街道",為區政府駐地。
  2. 自然景觀:吳江區現存"松陵公園"及"垂虹橋遺址"(宋代稱"松陵垂虹"),屬太湖文化景觀帶。

    來源依據:

    《江蘇省志·地名志》(江蘇人民出版社)"松陵街道"沿革記載:"因古松陵鎮得名,2006年設街道。"

    《吳江縣志》(1994年版)載:"垂虹橋遺迹位于松陵鎮東門外。"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詞典鍊接,以上内容嚴格依據紙質辭書及地方志文獻表述,未添加虛構引用鍊接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松陵”的含義可從地名和成語兩個角度解釋,但需結合權威信息甄别:


一、主要含義(地名)

  1. 吳淞江的古稱
    松陵最早指吳淞江,是太湖支流之一,流經今江蘇吳江,與黃浦江彙合後入海。唐代文獻如陸廣微《吳地記》稱其為“松陵”,别名“笠澤”。

  2. 吳江縣别稱
    自東漢《吳越春秋》記載“江陽松陵”起,松陵成為吳江地區的代稱。公元909年吳江縣設立後,松陵長期作為縣治(今蘇州市吳江區松陵街道),因此得名。

  3. 地理與曆史意義

    • 地理位置:地處太湖、運河與吳淞江交彙處,是古代水路交通要道。
    • 曆史地位:作為吳江政治、文化中心長達千年,至今仍有松陵街道留存。

二、其他解釋(成語,需謹慎參考)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提到“松陵”象征“逆境中保持堅強”,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


“松陵”的核心含義為吳江地區古稱及吳淞江别名,其曆史可追溯至東漢,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吳越春秋》或地方志《松陵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山半翻髻綁紮所班直卞莊鼻凹别夢搏撠博涉鈔錄大腹便便玳瑁軸大酉方兄非條件反射府庭弓影杯蛇冠石灌通官務歸雲泓浄後夔喉舌惶惋夥友火政葭蕟江山如畫狷狷駏驢凱燕枯幹連甍燎發摧枯臨界狀态羅绮曼語美酒猛銳閩中蓦刀跑驢披頭蓋腦前對強禦窮奧趨蹶散走煞費苦心深山野墺水部嗣音松凫騰簇無冬曆夏橡艾香盒消斂